去年1月,去参加了纪慈恩的临终关怀课程。回来以后,报了她的健康课中的一个系列“好好吃饭”,快速听完了前面的基础知识就开始跃跃欲试了。里面介绍的一些健康食品就立马买上了。比如臭氧机、膳食纤维。
农历年后,开始忙起来,这个课程也就搁置下来了。尤其是里面需要一些时间去梳理、调查、给方案的部分,就一直拖着,直到今天。
没错,到了新的一年的1月。
中间,我一直把它放在必听的佛窗里,有时间我就会去听一些。大概的人体结构和理论我已经有了轮廓和概念,难在执行上。
执行的难度有:
1,自己对于酒的依赖,自己觉得还是有些过了。源于工作的负荷比较大,每天到了完成工作以后,也没有什么时间留给自己用其他方式放松,于是,倒上一杯酒是最快的。去年就开始有意识地告诉自己,喝酒改在每个周末,工作日尽量不喝。但一来因为自己的放松方式,二来应该老唐不是经常在家,回来想要一起喝一杯聚聚的时候也许恰好是工作日,我也就不想刻意地坚持。
关于喝酒,我想还是保持周末喝酒这样的计划吧,有特殊情况再说。在工作日,把“喝一杯”换成“看本书”,也许会有效;
2,全家的饮食习惯不太一样。老唐习惯早餐不太吃,午餐随便吃,晚餐隆重吃;而我想要的健康饮食是,早上精选吃,中午隆重吃,晚餐随便吃。加上自己又不太做饭,所以就更难以坚持了。
这一点,通过和全家的沟通再来做慢慢地调整。
到今天,这个课程算是全部听完了。里面一些关于营养成分的配比,在以后的饮食中再加以关注。还有几个很重要的体会,记录下来:
体验和练习,比学习本身重要——
虽然自己也是做知识的,也无数次讲过重在体验,更多的是以后在生活中用上。但今天听课的时候,听到纪慈恩说“关于知识的部分今天也就说完了,但仅仅是个开始。对于身体,我们要做一些对过去的修复,对未来的规划,都需要我们去练习。”这让我再次有了上述的感受。
关于学习的两种渠道,看书和听课,今天有了这样的感受——
自己阅读,学的是经过缜密思维的知识成果,原材料;
课程学习,相对于书籍来说,相当于加工食物,但收获了一群练习和体验者,结伴同行。
对于课程学习来说,社群是一个重要的收获,这一点往往学习者并没有意识到。对于课程制作者的我来说,意识到了这一点,可能能够更懂得帮助学习者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