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此文是ppt稿,省略的内容多)
几年前曾经看过一本书,题目叫“不跪着教书”,当我看到这一题目时,怦然心动,我也不跪着教书,但,我能怎样教书?
第一,用人格教书,如,为天地立命,为往世继绝学(略)这就是需要方法和原则了.
第二,用知识和技能教书.
原则一,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怎么喜欢?
原则二,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凭什么喜欢?
原则三 让学生有学习的意识.
怎么做能让学生们有这种学习的意识?遵循了以上三个原则,也就注定了你不会跪着教书
坚持观点一:学生,没有错误答案,只是,与社会规范逻辑不相符,所以从社会逻辑认知上是偏离常规的,所以,被认为是错误的。但依照学生的认知、针对学生思维体系来说是合于他们自己的逻辑的,所以学生没有“错误”答案。例:数学需要教“数理”。
10×1=10,意思是10个1相加;
10×1=10,意思是一个10;
10×3=30,意思是10个3相加,也是3个10 相加……
请明确:请从数理的角度告诉学生这个数学知识点,不能像非教师人群那样告诉他们:“10乘以1就等于10”,以体现教师专业的价值,体现数学教师的价值。要告诉学生“是此”及“是此”的原因,即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体现学科价值,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再看一个示例:1.分析学生错因——学生答案错的原因就是什么?2.依照学生的思路这道题错了吗?3.对于这个知识点,学生学了,但依照学生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也认真的按照老师教的步骤实践,但结果却被老师判定是错的,这个纠结点在哪里?请从教和学两方面进一步分析。
分析样例一:独特的个性与因材施教并固化圈定人天生生而不同,所以就需要因材施教,单纯的背诵、记忆,框框性的东西不可取。学生有天然的学习力和学习载体,据了解3加x等于8 ,比x加3等于8,更容易掌握。你能告诉大家其原因是什么吗?猜测的答案
X:需要先认知x的表现意义,x就是认知的第一关。是认识的第二个层级。
3:是已经掌握了的知识,不用起始就思考,入门容易。感觉自己开始就进入了第二个层级。 所以依照自主逻辑,相应答案(一)为?
相应答案(二)为?……
明确:教学的分层认识一
第一层:学科教学,不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一个小 型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思考力。
所以:把图书馆变成“语言力”。
明确:教学的分层认识二
第二层:学习力是孩子天生具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分类型,制定顺序,制作工具,也可以使用游戏的方式……
所以:将天生的现存结合环境,变成行动力。
明确:教学分层认识三
第三层:从本质上看,工具的改变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和社会组织的改变,人类的本质特征在于使用符号,科学的进步并非体现于人类心智的突飞猛进,而是体现于发现新的领域,并将未改变的心智潜能以及有待改变的心智潜能,应用于这些新的领域,
通过教师的授课行为,这个孩子的能力显现:
掌握一种讲话的方法——讲行话的方法。
掌握一种能把内在经验结合起来讲的方法——自己讲行话的方法。
掌握一种使用工具的方法——使用专业工具的方法。掌握一种能结合自己原有工具的综合使用方法——自己使用专业工具的方法。
通过教师的学科授课行为,学生逐渐懂得:学习是怎么回事。
明确:什么叫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叫合格……。
具体到x学科:本学科学习的途径、方法、工具、学成显像、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举例说明学科学习工具-如语文课,对语文课的认识:
让学生形成语言生成力、概括力、分解力……等文字功力。人的思想是用符号来表示出来的,文字功力,就是思想的功力,这个转换的过程也是借助工具来完成的,那么这个工具是什么?需要明确一下。
显性工具:
一切可见的环境都属于,但针对语文教学则聚焦为“语文学习环境”所涉及的一切——如“课堂”。
隐性工具:
语文学习技巧:等等
原则四:明确学习障碍问题如:“学而不会”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密切关注并及时解决的问题。
首先来分析“学而不会”。
所谓“学而不会”,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正确理解知识所表达的本意,距离知识较远形成了教师口中的“学习错误”、就是没有“理解和学会”,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与外界要求有偏差、或者偏差较大。
其次,梳理学而不会的思路
教师偏差较小,学生偏差较大,所以需要教师来教授、来纠正,缩小、甚至消灭这个偏差,学生如果把这个偏差缩小了,那么答案也就不会有错误了,学生,教给学生知识,必须根据外界的要求、规律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关注学习的内容,调解自己的本能行为,自己的本能行为要依据后天的教育来矫正,才可以改进。这样才可以进一步体现出<u>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本质差异。
所以,教师必须有科学的、正确的、专业化的“教”的行为,学生必须有科学的、正确的、专业化的“学”的行为。
结论一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正确的学习过程是删除臆想的过程,顺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结论二对比,请从以下两图中找出“教而不会”和“学而不会”的具体原因并加以分析。
注:只能做概略的分析。人人不同、生生各异。
图一略
图二略
教学论:教师的价值体现在“会教”和“教会”。
网友评论
是不是看着看着就斜了?
如果点赞了,就不斜了,不信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