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人物
她的一生,不过是从眉头走到心头

她的一生,不过是从眉头走到心头

作者: 耳双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19:40 被阅读63次

文:耳双生

国庆长假,去了一趟台湾。

此行颇受震撼的一段经历,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待上的七个小时。

跟游玩北京故宫看恢宏建筑不同,台湾故宫,看的主要是巧夺天工的宝贝。

这一次也很有幸,恰逢台北故宫的书画精华特展的首展日,策展人给出的主题是——《国宝的形成》。

这个主题我的理解,大概是通过叹为观止的国之珍宝,让观者能了解国宝背后的人和事,再透过这些人和事,投射当下内心的体认与思考。

更为有幸的是,观展的上午那两个小时,是一位头发花白、幽默台腔、年近七十的方姓导览员老师,结合他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独特的个人视角,带着我们浓缩参阅了那历经千年岁月沉淀的书画国宝。

对宋代的书画,方老师的讲解尤其重点。

一句“宋朝是代表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准,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感受得出他对那个时代艺术的自豪与敬仰。也言简意赅的重现了当时那个举国上下追求艺术,将“精神文明”建设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宋。

从桃园机场返归途中,手边无意翻到一本航空杂志,其中的一篇文章,竟然就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不同时间,读相同的文字,也会体会出不同的感受,古人是诚不欺也。

李清照这阙词的词牌名——一剪梅,在华人中应该还是极为有名的。

在台湾还有一部同名电视剧和一首脍炙人口的同名歌曲,也合力替它做了极大的知名度广宣。

但也反倒让此名词的正经涵义,却并无知名度那般人尽皆知。

这阙词中,最为人所传颂的应属尾段: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寥寥数字,便将一位怨愁女子,描绘得禅型画意很是立体。

这阙词很久很久以前就读过。但这一次从台湾飞大陆途中再度读到,除了对这位婉约词派的代表李清照的灼灼文采连番的击节叫好外(要知那年她才二十出头左),心里头涌上来更多的思绪联想,竟还是关于方老师讲过的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宋朝。

那确实是一个今古文人都甚为向往,一个一边宣扬“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边又让女性也可跻身国之艺文潮头,让须眉汗颜与仰慕的时代。

我想,若不是经过那位台北故宫里那位义工方老师的讲解,在这归途中,倒也未必会产生这许多关于历史时代及文化背后故事的心头念想。

这些个心头念想也不由得推着我“焚香度娘”,兴致盎然的打算依靠网络中的知识来给自己也捋它上一捋。

李清照在所处那个时代下的经历,的确可以用跌宕起伏、悲苦交加来形容。

比如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是大文豪苏东坡先生的学生。

他也位列朝廷高官。官职高到什么程度,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正省级副部级干部的级别吧。

再看她的母亲,是状元郎之孙。她的公公,官至当朝宰相。

李清照的前半生,就身处这么一个北宋末年,通俗一点解释,应该是比金庸笔下的郭靖和黄蓉的那个时代,再早个将近100年吧。

我想在金庸的著作中,《天龙八部》里倒还有一位奇女子,与李清照所处时代及年龄相仿。

那便是熟读诗书、过目不忘、对天下武功来历了如指掌的天空第一美女——王语嫣。

所以,如此的时间来推断,李清照所处的青少年时期,应该还是享受到了大宋朝泱泱大国的最高管理层家属的福祉的。

也难怪她才情超凡脱俗,那也是有底蕴的。尤其她的词,在那个浓浓艺术气息的年代里,还能够脱颖而出,要知道那时候咏词闻名天下的可都是大才子:苏东坡、黄庭坚、周邦彦、晏几道……

独她一女子如此的文采斐然,想也不用想必属异类,也必定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强大内心和自由独立之人格。

这样一个异于常人的人,她的人生下半场,却历经靖康之耻、朝政南下、岳飞抗金等城头变幻 ,政治反转、战乱辗转。

忘了说一句,李清照几乎与宋徽宗同岁。对,就是那位被金人掳去,客死北地他乡、发明了瘦金体,以国家至尊身份,将艺术和美学抬到了冠绝古今的地位,成立了首个国家级别的书画院——翰林书画院,除了治国,样样精通的那个年代的文艺青年的头,宋徽宗赵佶。

但年纪轻轻的李清照那一句“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不知被金人所拘的宋徽宗晚年,是否会时常想起。

不过,李清照的这一句著名感慨的缘起,倒确实也是因宋徽宗而起。

她写作《一剪梅》的时间点,按推断是她与其夫赵明诚婚后不久所作。

而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家中便发生巨变,父亲被宋徽宗列入元祐奸党,罢免官职充军广西。

再后年,徽宗发文,禁止这些所谓乱党子女居留京都以及婚嫁朝廷宗室等等。

因此,虽然与她志趣相投、深爱着她的夫君赵明诚,始终对她相待如宾,但与她父亲不一样,不降反升官至当朝宰相的岳父大人,却是死活不愿出手相助。

大概这也让年轻的李清照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做政治风云变幻、人情冷暖、世事翻覆莫测之内心寒凉。

这一篇看似写夫君离别之愁,应该也抒发出对父母家人牵挂之伤,以及对身处的环境颇感寒凉之困。

不过,从这件事,倒也看出宋代与明代大兴文字狱那番杀戮文人的残暴不同。

方老师也在讲解中提到,历朝之中,宋代还是非常善待文人的,太祖立国之时便有不成文之规定,不杀文臣。

所以在对待李清照的父亲这种乱党头领人物,也不过是充军广西罢了(不禁想起当年她父亲的师傅苏东坡,曾被几度贬绌,在途中竟也还可以游山玩水写出数篇传世佳作游记)。

宋徽宗如此政治的折腾,倒让年纪轻轻的李清照写出了这篇旷世佳作。

这果然是,要想获得大成功,除了贵人相助还必须得小人作祟。

没曾想这一位文青皇帝,就这么做了我们这位古今第一女词人的背后小人。

可以说,徽宗也可以算得上是李清照如此成功背后最大牌的男人。

44岁之后的李清照,因为朝廷南下临安,她也跟着开始了颠沛漂泊的人生下半场。

如果说这之前的愁绪皆还停在眉头,大概从这时候开始,这般愁苦才真正进入到她的心头,欲抚却也无从下手。

46岁,夫君赵明诚辗转颠沛途中染疾亡去。她悲痛欲绝。

再三年,追随帝踪辗转流落杭州,改嫁张汝州。犯下了她这辈子最大的错误。

没过多久就发现所托非人,她又毅然决然的以妻子的名义告发夫君。

在那夫为妻纲的宋代,依大宋刑法规定,妻子告丈夫,即便丈夫获刑,作为妻子也要陪同受罚,获刑3年(后经友人协助十来天获释放)。

她不但心意已决,还同时申请与张离婚。这可是真是了不得的行为。

按理,不说在那个年代,即使放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一位50岁的妇人(还不谈名人)要二婚都会有一些心理压力,更别提女方还要休了男方。

那个时代,著名理学家程颐曾有一句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他也还说过:“凡人为夫妇时,岂有一人先死,一人再娶,一人再嫁之约?只约终身夫妇也”。看看,在这些士大夫眼中,这女子失节可比饿死还大。

所以不得不说,在那个时代,这李清照活得是多么的洒脱和自我。她应该是那个时代女权的代表吧。同时,一定也是一个异类。

当然,也反映出宋朝那个时代还是很包容的,虽有官方的封建理念约束宣导,但也并非专治专权(也许因为李清照所处那个年代的帝王官僚还相对比较势弱)。

关于她晚年的传说就不太多了,据说因为改嫁、离婚,她这个异类被当朝士大夫所不容,直至73岁孤苦亡去。遗憾的是,除了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她的一生都未曾有过子女后人。

晚年的处境,按照她的词作,也确实大多偏悲苦风格抒怀,如那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每一个字,无不在深深的敲打着心头。

李清照后半生的一切,现在回头望去,其实都在那一首年轻时的词作一剪梅中有所表述:红藕香残玉簟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如秋天香残之悲凉,似大雁南飞的“一”“人”之影,飘零半生,独自望月,难阻水自东流……

这些,也恰似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只在前几回边将金陵诸女身世结局告知了读者,李清照在二十几岁的词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从眉头到心头,竟这样走了一辈子。

相关文章

  • 她的一生,不过是从眉头走到心头

    文:耳双生 国庆长假,去了一趟台湾。 此行颇受震撼的一段经历,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待上的七个小时。 跟游玩北京故宫...

  • 眉头心头梦里

    睡了三个多小时,暗夜醒来,枕头湿了一片,情绪激崩。这些天白天不睡觉,连躺下休息都几乎没有,睡得晚却每每凌晨必醒,然...

  • 你的眉头,我的心头。

    亲爱的,谢谢你的温柔,你的眉头,牵着我的心头。——题记 【相遇,不过是悠悠岁月里的一点梨花雨。】 三月的天气,总是...

  • 写在眉头,刻在心头

    写在前头 匆匆几天,结束了惠州的训战结合。一别诸位导师以及这座宜居城市。指导之恩,铭记在心不敢忘。 失落写在眉头 ...

  • 不下眉头,还上心头

    至今依旧时常不懂自己在干嘛。 我总是在心里郁闷周遭各种难相处,今天突然发现原来最难相处者莫过于自己,和自己沟通之困...

  • 愁在眉头忧心头

    愁在眉头忧心头 一腔苦水不住流 梦回青春情依旧 但愿此生梦长久 尊敬的你,及你的同事朋友们:如果有个人家庭、...

  • 不如意事常八九,常与人言无二三

    记不清的忧愁,数不尽的酸楚。 直到深夜,漫上心头,再上眉头。 常说小孩无忧,不过是差异忧愁。 若你爱学习,爱被控制...

  • 2022-07-24

    一杯红酒入喉 终究抵不过想你的哀愁 不过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如影随形的幻梦 却醒在午夜时候

  • 舍与得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她的一生,不过是从眉头走到心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fs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