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热的词之一就是“新零售”
现在身旁出现很多各种关于新零售的概念,马云之前关于新零售的看法认为: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为什么新零售的变得这么火热,可以从几个方面说。
第一,线上电商获客成本在逐年增加,交易量增速变慢。做好电商,运营推广变得愈发重要,然而商家要实现利润增长就必须提升销量或商品单价;第二,另一边的消费者渴望更便捷实惠的商品和购货渠道,而且随着消费升级,包括新兴的80、90、甚至00后们,更渴望更具性价比和更信赖有影响力的品牌。第三,这么多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从购买、支付、物流、大数据的应用,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经变成了发展的必然。
为什么会催生新零售呢?
20年前人们在菜市场和百货店买东西;10年前随着商品供应品类更齐全、物流发展、价格也优惠的大型超市出现了。可到如今,大型超市并没有考虑怎么样能更便捷满足消费者,以前去一次超市推着购物车,甚至开车长途奔袭,而如今除了线上的渠道,更便捷更优惠更灵活的的社区超市和菜市出现了。我们可以看看
1、大型商超的弊端:
价格:大超市各种进店门槛和物流的发达,使得他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效率:大型超市的庞大体积使得它的分布密度小,上班族通常要推着小车或开车前往,频次少。通常周末才能大量采购一周的货品。时效性和新鲜度都难保证。
2、消费者购买感受的不足:
品类:购买频次高的还是集中在日常的主食面点,生鲜果蔬上。
供应:生鲜产品人们习惯于线下实体店购买,无法随时应付购买的需求。
为什么选择新零售?
我比较认同雷布斯的话:“不管是电商,还是线下的连锁店、零售店,本质上要改善效率,中国的产品才会越来越好,中国老百姓的购买需求才会极大地释放出来”。
据统计,全国光社区超市小店就有近660万家,比如同样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北京的便利店的数量少于上海,不同的是上海商住融合,北京确是商住分离,所以在城市当中除了围绕商业区的零售布局,社区经济不容忽视,由于大型超市没能满足更便捷的购物体验需求,给了便利店和夫妻店发展的空间。
举个身边真实的例子:
在一个拥有近一万居民的社区中做了一个统计,均匀分布有日常食品饮料小零售超市四个,主食面点门店两个,食堂两个,水果蔬菜门店两个半(那‘半个‘是大篷车进社区)。前两年经常看见大家拉着小车,去三公里外的物美等等大卖场,现在去的明显少了,超市结算口的人流就可以看的出,以前物美结算窗口要全开放的。
然而目前的社区小超市的不足也是明显的,比如营业时间和数字化管理。
大型零售或将面临整合重组。过去,品类丰富的大型综合超市拦截了大部分小超市的生意,如今,它们反过来要被社区型小型零售体所影响。随着社区消费趋势铺展开来,社区化将成为零售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零售一直都存在,那怎么才算的上新零售呢?
只有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环节进行升级,打通线上与线下数据和服务,商家通过大数据推算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优质的服务,以此来延伸产品体验及品牌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所谓新零售正是以大数据支持购物场景里的人和货,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设计新的效率体系和体验。
如果说人们喜欢线上购买,并不是它已经很完美,只能线下实体店体验做的还不够好,以后把线上线下分离开将不会走的远,线上选择对比和支付、线下体验购买甚至任意店的取货退换货,才是比较好的闭环。
对于新零售布局的意义,个人认为线上线下的结合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后着重发展线下的“体验平台”到是很有必要的一种形式,比如包括吃喝在内的更多品类消费产品的体验服务对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真实性的感受也是很有帮助的,这样线下不只是购买,更多还有体验,相互补充反而能促进销售。
新零售是消费者的需求,是一种必然趋势,将来肯定还有更多人惊喜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