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独一无二的语言系统,我们,几乎每一天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社交。因为有明锐的感官系统,我们,无时无刻在意着眼前人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一切为着所谓“合群”去努力。然而,你是否想过。这一切基于放弃了独立的思考。放弃了本该享受的寂寞所建立。
或许,寂寞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打闹,一个人....。时间久了生怕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在这个群体中格格不入。曾经刚上大学的我,因为进入的是一所三流大学,所以接触的朋友也各具“特色”。为了融这个集体。我会伸手接过香烟,我会接受邀请参加昏天黑地的酒会,甚至打肿脸撑着胖子,用仅仅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来请哥们,当然,仅仅一顿就没剩多少了。然后继续用着各种理由向父母撒谎。直到有一天,看了一篇文章《放弃你那些无用的社交》。然后,一个人躺在床上,久久的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快乐是否真正等于快乐?合群难道只因为害怕孤立么?我是否还是真正的我?
格格不入的不是你,而是这个团体
想起了曾经的电影《美丽心灵》,开场主人公约翰·福布斯·纳什爬在窗户前努力观察着一群鸽子啄食的轨迹。并且一边在看,一边在窗户上记录着大量的函数图及运算公式。饥渴眼神告诉我,像一个人在独享一份大餐。忙碌的头脑和手指不停地记录着只有自己懂得精神食粮。然而在旁人眼里或者用他的室友话来说这是一项伟大的“窗户艺术”
然而,这项努力记录的“窗户艺术”换来的并非是闻名成就。甚至都没有换来同行的理解。拿着这份仅仅自以为新发现的发现递给教授,教授没说什么。转身望着那位正在接受大家敬仰的老教授。面对学术同学,自信的面容及推理却被无情打败,华丽的嘲讽迎面而袭。甚至借酒消愁,在酒吧也一塌糊涂。朋友怂恿之下去搭讪美女,结果一句荒唐的“体液交流”直接换取了一巴掌。成了大家笑柄。
或许这一切都可以变得很好,选择去融入。纳什走着导师带领的路,最后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努力去迎合同学的笑脸,说着大家爱听的话,把那份傲气从骨子里删去。然后,用大把时间去学习那谈笑风生的酒吧文化,撩妹方法。
然而。
即使再冷的冬天冻不住不屈服的烈火,冻不住想要去征服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野心”。一个人的"窗户艺术"不知道坚持了几个春秋。不,不对。与其说坚持,更不如说享受。在那一时刻,释放自己去独自思考对于灵魂是一种享受。。
结局必然的成功,而且获取了无尚荣耀的诺贝尔奖。其过程非常坎坷,他患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但在我看来他高度幻想着做着情报工作无法自拔。这正是那份对成功,对价值的“野心”得不到现实的释放,最终的自我消化。从我们的角度无法理解一个天才的“野心”有多大。不然也不会有哥白尼宁死也放弃《日心说》。
不禁反问,我们是否有一份野心呢?如果有,又被自己深埋在了哪里。
正是孤独让你出众,而不是合群。
今,我们很少会享受寂寞。甚至害怕孤独。如果,周围朋友都去参加一个聚会,唯独没有自己。那时那刻,独自一个人心里必将翻江倒海。要么愤要么悲,甚至同时上演着推理剧,情感剧,谍战剧…一系列的场景戏。想着自己是不是得罪谁了?是不是哪里说错话了?
为了这一切,顺从的生活。自己是自己么?
有多少时刻,我们把周围的人重视的像一位主角皇后,却把自己急躁的扮演成小丑。
“对比起,我该走了”“对不起,不适合我”。去拒绝,然后去捧起书,握起笔,或者背上行李。再或者简单努力的奔跑。当你踏出一步后,就明白真正的活着是灵魂的释放。
就像那封辞职信一样“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就是这么简单。内心该有的“野心”也该去释放。忽略那嘲笑的嘴脸。放弃那无用的社交。去享受独一无二的孤独时光,去思考,去提高。去一个人静下来的思考
最后盗用一句朋友的话,窗里的人看着窗外的人,窗外的人望着窗里的人。窗里窗外,谁是谁的王后,谁又是谁的小丑。关于那些悲喜,回忆。
文/踢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