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分析目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交网络逐渐成为人们交流共同的主要工具之一。职场社交作为社交网络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也备受关注。本篇选取了当前中国职场社交市场中的两款比较火的手机APP——脉脉和LinkedIn,主要对这两款APP的主要产品功能以及用户体验方面进行分析。
2、体验环境
2.1 手机型号
Redmi Note3
2.2 手机系统
Android版本:Android 5.0.2MIUI版本:MIUI 9.5|稳定版 9.5.1.0(LHNCNFA)
2.3 手机网络
移动4G & WIFI
2.4 体验时间
2018/6
3、市场分析
3.1 市场规模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7年移动社交行业的用户规模接近移动网民,渗透率高达92.9%。截止到2017年末,职场社交中国市场中,仅脉脉就拥有3000万的用户数,仍呈现上升趋势。虽然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但作为新生代互联网原住民的90、00、甚至是10后,互联网意识已经成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一根神经,预计未来的职场社交仍然有较大的发展前景。职场招聘、职场人脉是每一位中青年求职者及未来求职者需要关注的重点,虽然从《TalkingData-招聘类APP用户人群洞察报告》看来,传统的综合招聘平台在用户规模上仍居于领先地位,但新兴的职业社交类APP的使用也在不断上升。
3.2 竞争格局
脉脉:仅国内市场。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7年11月,脉脉活跃用户环比大幅增长41.32%,12月月活325.42万,环比增长2.37%。2017年全年,脉脉在所属的商务社交应用二级领域一直稳居第一, 在社交以及商务办公等两个一级领域,从2017年下半年排名也开始稳步上升。脉脉官方发布称:2017年脉脉实现了收入和用户月活数5倍增长,总用户数3000万人,并且仍呈加速增长态势。
2017年脉脉APP活跃用户规模变化艾瑞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3月,脉脉单月热度比2017年12月翻了近一倍。2018年4月,月度独立设备数达987万台,同比增长9%,月度总有效时长达560万小时,同比下降1.8%。
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脉脉月独立设备数 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脉脉月度总有效时长LinkedIn:国际化布局。截止2016年5月,LinkedIn中国用户数突破2000万;截止2018年5月,LinkedIn全球用户数超过5.62亿。艾瑞数据显示:2018年4月LinkedIn的活跃渗透率为2.91%,人均打开次数为106.67次,月度独立设备数为227万台,同比下降6.7%,月度总有效时长303万小时,同比下降9.6%(此处仅展示中国市场的相关数据)。
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LinkedIn月独立设备数 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LinkedIn月度总有效时长3.3 人群分布
脉脉:中国各大城市的中青年职场人士&未来职场人士,无明显性别和地域区分。使用人群男女性别比例近似55:45,用户年龄多集中在25~35岁,城市分布也多是一、二线城市,可以看出多是一些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潮流的年轻人及高知识分子。下面是2018年4月艾瑞数据显示的脉脉APP的人群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移动APP指数,2018.4LinkedIn:国际市场,中国市场中的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职场人士及关注职场的人,无明显性别区分。年龄分布多是35岁以下,性别比例同样接近54:46,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下面是2018年4月艾瑞数据显示的领英APP在中国的人群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移动APP指数,2018.4根据以上两款APP的人群分布情况图可以看出:两款APP在性别比例上并无太大区别;
在年龄分布上,脉脉使用者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在31~35岁,其中36岁以上的人群同样是脉脉人群分布中占据一定份量的年龄段,LinkedIn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不超过35岁,这可能与LinkedIn国际化的定位,用户多是一些高知识分子,较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及能够不断的学习的思想相关;
在地区分布上,均是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但顺序有所差别,LinkedIn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集中在我国沿海较发达城市,高质量人才集聚区;脉脉则除了广东、山东和江苏之外,其他地区分布相对均匀,并无明显区别。
4、产品分析
4.1 产品定位
脉脉:品牌定位——中国领先的职场实名社交平台,“找工作人脉的职场社交APP”。移动端和PC端均有开发,但以移动端服务为主,提供移动职场社交服务。脉脉用于打通“同事、同学、同乡、同校、共同的朋友”的五同关系,为职场人士提供人脉拓展、塑造职业形象、洞悉职场万象、工作求职、高效率工作交流等功能,目的是为消除商业沟通壁垒,增强商业互信。
LinkedIn:品牌定位——全球知名的职场社交及招聘平台,手机注册一键获取高质量人脉,“在领英,遇见更优秀的自己”。LinkedIn的全球用户已超过5亿,其中3200万会员在中国市场,用于连接全球职场人士,并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国内外职场机会,更倾向于高端人才的求职招聘。LinkedIn最早开发为PC端,定位为全球职业社交网站。2014年2月25日,LinkedIn推出中文测试版网站,并启用中文名“领英”。随着移动终端及移动网络的发展,LinkedIn开始布局移动端。但相对脉脉(2013年10月上线),领英中国版(2015年12月)上线时间较晚。LinkedIn致力于帮助全球职场人士打造职业形象、获取商业洞察、拓展职业人脉并发现更多的职业机遇。
4.2 目标人群
脉脉:中国市场的中高端职场人士以及即将步入职场的人群,如:企业从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并没有严格区分性别及地域分布,脉脉未来的目标是覆盖全国的职场白领。目标人群多集中在我国的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高校林立及人才集聚的一二线城市。虽然注册的男女比例趋于相近,但从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来看,男性活跃数远超女性数。
LinkedIn:全球中高端职场人士,LinkedIn在中国市场的主要目标人群是职场中的中高端人士及在校大学生,同样也没有明显的性别区分。但由于LinkedIn源于国外,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中国用户多是一些外企员工、海归及国际知名企业高管等,同时由于其西方文化氛围较为深厚,多被作为高端职场社交求职平台,具有“高大上”的格调。基于其国际产品的特性,在中国市场的目标用户多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为主,中东部相对发达且高校林立的城市为辅。
5、产品结构及功能体验
5.1 主要结构
脉脉产品结构图 LinkedIn产品结构图由上图可以看出,脉脉主要有4部分,领英主要有5部分,但是主要的功能都集中在前三或前四部分。从上图也可以看出领英的功能结构更为清晰、简单,让用户一目了然,而脉脉的一些功能需要用户一步一步的探索和发现。
5.2 新手注册主要流程
脉脉:
LinkedIn:
从以上两个APP的注册流程可以看出,脉脉的注册流程相对简单易行。
从账户的隐私安全等方面看:
(1)脉脉的个人通讯录必须上传,否则无法使用,易让用户产生非法获取用户信息的不适感。同时,脉脉还会根据已经注册的用户的手机通讯录信息,给未注册用户发送如“xxx,你被前同事评价为‘xxx’……”类的信息,易使用户产生信息泄露感,当然,对于同一条信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会有不同的感觉,但根据应用商店的评价来看多数针对发送短信得评价为负面评论,这就需要脉脉好好思考一下了。
另一方面,账户注销功能寻找相对困难,但申请注销三日用户数据即可删除完毕,但之前注册又注销的手机用户不可第二次注册,也就是说用户想要再次注册使用就需要更换手机号注册,就这一点来讲,如果用户不是必须要使用,他可能就不会再去购买新手机号重新注册使用了。
(2)而LinkedIn的注册可仅适用工作或者学生信息即可登录,导入邮箱联系人与手机通讯录的步骤都可跳过。LinkedIn发源于美国,国外将隐私保护看的很重要,因此,LinkedIn不会轻易地借以用户的名号来给未注册用户发送邀请信息,这一点LinkedIn做的就比脉脉要好。另外,LinkedIn的注销账户相对易找,且邮箱手机号可二次甚至多次注册,但与一个弊端就是申请注销之后,用户的信息会在LinkedIn平台上保留两周左右才会被清除完毕,不知道为何用户信息数据的删除需要两周之久。
5.3 功能分析
5.3.1 核心功能
两款APP的核心功能展示表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
1、脉脉的核心功能主要有3部分:
1)社交:
(1)实名社交:好友、发现和求职招聘都属于实名社交范围,用户可查看并评论、发布实名话题、好友交流沟通等。
(2)匿名交流:是其最具个性化的功能。这一功能有利有弊,一方面,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某一个公司的文化和工作环境,同时又是员工释放压力、吐槽不满的场所;但吐槽过多,甚至是恶意传播不良信息,很容易破坏公司的形象,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这点是脉脉未来发展需要注意的一点,一定要避免变成八卦的集散地,丢失了原本的职场人脉拓展定位。
2)人脉办事:
(1)人脉拓展:通讯录的人脉自动添加,脉脉还会推荐相同行业、同一地区、校友等可能认识的人脉。
(2)求职招聘:平台会根据用户所关注的行业、个人信息等提供相对应岗位推荐,用户也可以自行搜索岗位、公司等,脉脉后台会记录用户的历史搜索,从而进行智能的职位推荐、职位邀请等。
(3)脉课堂:脉脉的这个功能将网络课程放入其中,为一些求职人士提供一些求职课程推荐,课程优惠等信息,用户有需求可直接在脉脉上购买相关的课程,填充知识。
3)职业形象:主要就是个人资料的完善,通过资料的完善,以及相关隐私设置,用户能够轻易地被用人单位搜寻到,从而获得更多的内推机会。
2、LinkedIn的核心功能主要有4部分:
1)社交
(1)职场动态:发现职场最新消息,用户也可自行发送照片、文章等信息,查看、评论、分享好友的动态等。
(2)消息通知:LinkedIn的初衷就是以邮箱联系人建立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平台也在不断地优化产品,联系人可以多方导入(邮箱联系人、通讯录),不仅有私信通知,还有职位推荐、必读推荐,功能愈加完善。
2)职业:
(1)职位发现:LinkedIn会根据用户所关注的行业、搜索历史展示相关职位。
(2)工作体验:同时还会有类似于脉脉的匿名交流功能的工作体验的话题讨论,但是其中以实名讨论为主,匿名话题相对较少,这一方面与LinkedIn原生思想有很大的关系,美国人的观念是言论自由,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多数是将“私人恩怨”与工作分开。
3)人脉拓展:
猜您认识:由于LinkedIn的邮箱联系人和通讯录导入是可以跳过的,因此平台会自动推送一些跟用户的某些个人信息相类似的可能认识的人,用户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拓展人脉。
4)职业形象:同样也是个人资料的完善及相关隐私设置,通过完善职业档案,可以直接通过职位推荐投递简历,提高用户在职业档案上的竞争优势。
5.3.2 非核心功能
一个产品的功能,除了核心功能就是非核心功能,如:
脉脉:非核心功能为会员中心和钱包。
会员中心:一般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主要通过付费来提高用户的影响力。
钱包:主要用于购买脉课堂、会员权益以及京东商品。个人认为,就其当前发展阶段来讲,钱包功能主要目的主要是提供广告及扩大影响力。
LinkedIn:非核心功能为广告和领英奖励。
广告:是一个APP发展来源关键,但是LinkedIn的这一功能是用户可以关闭的,对于用户体验来讲会更好一点,但是从商业角度来讲LinkedIn的收入可能就要减少了;
领英奖励:一般来讲用户可能不会关注到这一点,奖励多是一些LinkedIn上的个性化展示功能,可能不足以吸引用户的关注,从而去完成任务得到奖励。
5.3.3 特色功能
两款APP的特色功能展示表
前边已经分别介绍了两款APP的各自的功能,该表仅展示两款APP不同于对方的产品功能的具有本产品特色的一些小功能。
6 侧重点对比分析
6.1 设计
脉脉的界面:
LinkedIn的界面:
由上述两款APP的界面对比图可以看出:
脉脉的设计风格偏时尚,颜色更加多样化,白色背景,多彩图标,整体界面更加明亮,效果趋于扁平化,内容上更具幽默感,易拉近用户间的距离,版面多样化,各版面功能清晰明了,整体设计偏 “平易近人”;
LinkedIn风格偏商务化,白蓝色为主题色,内容上属于中英结合,偏向国际化,功能展示更加官方化,体现出“高端商务范”,版面简洁且功能介绍清晰,整体界面设计更趋于官方、商务和高端特点。
6.2 内容
1、这两款APP主要功能在内容体现上侧重点如下:
脉脉:
(1)动态发布与评论+匿名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公司的文化及氛围,企业可借助话题讨论为企业做宣传,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同时让更多的用户去参与讨论,增加互动。
(2)求职招聘:当用户搜索某公司、某职位时,脉脉会自动显示可帮内推的公司内部员工,让用户更多的感受到平台在求职、寻求合作和拓展人脉等带来的好处。
(3)拓展人脉:求职招聘作为内容的一大组成部分,是用户进行内推、了解更多信息的关键渠道之一。
LinkedIn:
职业动态及交流:中英文都有,但英文居多,主要是一些行业大牛、专栏作家和资深用户发布的动态,以及平台推送的全球热点新闻资讯等。
职位推荐:由于用户可以跳过通讯录及邮箱联系人导入,LinkedIn后台并不能很好的收集到用户相关信息,仅仅根据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来进行职位推荐,造成职位推荐不精准。好在该产品不断的优化,根据用户的搜索偏好进行改进,进而做到相对精准的职位推荐。
校友、同行推荐: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推荐添加好友。
2、不同的APP的主要核心功能的流程也有所差别:
脉脉的职位推荐以及行业信息更多的是根据用户的通讯录信息、行业关注及用户的隐私信息的收集整理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做到内容的精准推荐;
而LinkedIn通讯录导入是可跳过的,内容推荐多是平台根据热点事件进行推送,职位推荐及工作体验方面的推送主要是根据用户的关注及档案设置情况,内容相对不精准。
3、不同的APP给予用户体验也有所不同:
脉脉总的来说内容更加精准,但是搜集用户数据这一方面易使用户无法接受,虽然他保证了用户的数据不会泄露,但是脉脉官方会根据已经注册的用户的通讯录信息主动给未注册用户发送信息,这对于非脉脉使用者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信息泄露呢?
领英的内容推送做不到脉脉那样精准,但领英对于用户的隐私保护方面做的还是相对较好的,高端内容推送较多易使用户产生距离感,虽然保持了其高端职场的格调,但不利于长期发展,毕竟中低层职场人士数量更多。
6.3 运营
这两款APP在我国市场上都已经占有较大份额,但是他们的运营侧重点有所不同:
1、脉脉:
头条文章推送:实时更新职场信息,用户阅读文章可以了解更多的行业信息。
匿名社区话题维护:经常性的话题互动、评论、点赞,让用户感觉到一种话题认同感,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但社区维护方面仍需继续加强,避免过多的负面因素产生。
人脉拓展、职位推荐:借助数据收集系统、构建用户画像,精准用户定位,实现精准推送。
2、LinkedIn:
热点话题推送:职场信息全面推送服务,大咖分享,用户可进行查看、评论、转发等。
经验社区分享:工作体验及热门主题推送,大多是一些全球知名的企业,让用户了解更多的跨国公司及世界知名公司的相关工作信息及相关工作体验,用户也可自行添加实习工作经验,增进用户之间的互动,但是该分享社区仍较少。
7、总结
7.1 问题
根据以上的产品功能及体验分析,这两款APP均存在不足之处:
1、脉脉:
(1)通讯录上传问题
1)不上传用不了脉脉。脉脉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通讯录上传的这一步骤,用户在初次使用时,到这一步常会选择不上传,但是不上传的就导致了直接退出脉脉平台,即上传通讯录是一个不要的阶段,否则无法使用脉脉。就个人而言,初次使用本来就对脉脉不够信任,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有一种拿个人资料去换取职场信息的感觉。
2)实时监测手机通讯录。另外,有关通讯录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每当用户新保存了一个手机联系人时,再次登录脉脉,它就会提醒用户更新通讯录,增加人脉,更是给用户一种时刻被人监控的感觉,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
3)原有联系人删除但脉脉中仍存在,即好友关注后不可删除。有关通讯录的第三个问题就是通讯录更新之后,原有用户在现有通讯录中已经被删除了,但是脉脉平台上仍然会保留,且无法删除。
(2)账号注销问题。虽然说脉脉已经开放了注销账号的功能,但是一般很难寻找到注销功能,另外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该手机号无法二次注册。相比之下,LinkedIn就要体验好多了,它的账号同样是可以注销的,但是一旦用户想要再次使用时仍然能使用原本的手机号注册。
2、LinkedIn:
(1)本土化问题。LinkedIn的最大问题就是本土化不够彻底,虽然说它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迅速推出了专注于中国市场的职场社交平台——赤兔,但是赤兔的定位介于普通社交平台与LinkedIn之间,略显尴尬,到现在赤兔的市场占有量并没有LinkedIn的在中国的市场占有量大。LinkedIn中文版,职场动态仍以英文居多,同时大咖推荐也多是国外的牛人,中国大咖鲜见。
(2)用户的需求定位不清晰,做不到精准推荐。由于LinkedIn的联系人上传是可以跳过的,因此对用户的需求定位并不清晰,往往会推荐一些与用户需求不相匹配的职位、公司。长此以往,容易让用户丧失搜索兴趣。
7.2 建议
根据问题分析,提出本人认为的可行建议:
1、脉脉:
(1)给予用户信息安全保障。通讯录上传功能可以是必须的,因为这是脉脉进行精准定位的关键,但是脉脉平台必须要在通讯录上传之前给用户安全保障,可以是隐私安全保障协议,或者其他的方式,让用户对该平台放心;在更新通讯录时,对于之前保留的联系人,而更新的通讯录中没有的,脉脉可以有一个询问是否删除人脉的机制,让用户去选择是否保留。不过,在联系人方面,脉脉也在逐渐完善这一服务,即在“我”页面中, “隐私策略”中的“管理联系人”可以删除现有的联系人。但如果用户并不熟悉脉脉,可能发现不了此功能,因此,“管理联系人”可列在“人脉办事”页面中,同时在“删除已选”联系人的基础上,增加 “导入新的人脉”功能,将拓展人脉的主动权交到用户手中。
(2)注销账号功能清晰体现。将账号注销功能尽量显示在个人中心页面内,避免初次使用者找不到账号注销功能,从而对该产品失去信心。注销账号之后,也应该尽量避免账号注销不可二次注册的问题,一些人的通讯录中可能有他所有的人脉关系,可能是一不小心注销了账号,结果还要用户再次购买一个新的手机号才能挽回人脉关系,降低用户的满意度。
2、LinkedIn:
(1)本土化可以结合赤兔以及LinkedIn的优点强化LinkedIn中国版,尽量多推荐一些中国相关的资讯等,或者是添加语言选择功能,让用户选择使用中国版的LinkedIn还是国际版的LinkedIn。推荐大咖,也尽量以中国大咖为主,外国大咖为辅。
(2)详细的职位需求及行业关注。增加较为详细的职位需求设置功能,根据用户的设定推荐相关的公司及职位。同时收集用户的搜索偏好,进而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关分析,优化推荐功能。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两款APP的产品功能及使用体验的分析,欢迎大佬们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