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化心得读书
从贪、嗔、痴“三毒”谈《周处除三害》(附手稿)

从贪、嗔、痴“三毒”谈《周处除三害》(附手稿)

作者: 简道悟生 | 来源:发表于2024-08-16 11:32 被阅读0次

这两日读了一篇文章《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下面从贪、嗔、痴“三毒”谈一下《周处除三害》的观后感。


读了今天这篇内容,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去年十月上映的一部电影《周处除三害》。


三大通缉犯分别代表了“贪、嗔、痴”三害——林禄和是“贪”、香港仔是“嗔”、陈桂林是“痴”。


很多人可能仅以为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其实处处留心皆学问,它正与我们要分享的主题密切相关。


下面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部电影的背景:


周处除三害源自《世说新语》,下面是译文: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被同乡的人视为一大祸害,此外,河中的蛟龙,山上的猛虎,百姓把它们和周处称为“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掉猛虎和蛟龙,其实真实用意就是希望这三个祸害相互拼杀最终都死掉,周处先去杀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周处跟蛟龙搏杀了三天三夜,老百姓都以为周处这次肯定死定了,于是奔走相告喝酒庆祝,当周处终于杀了蛟龙上岸,看到乡亲们美酒佳肴庆祝自己和蛟龙的死,周处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在乡亲们的眼里跟猛虎和蛟龙是一样的都是祸害,自此他幡然醒悟,从此改过自新,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孝子。


影片中的“三害”象征了人性的三大罪恶:“贪”、“嗔”、“痴”,即"三毒"。


在林禄和的领导下,“新心灵舍”全员着白衣,唱颂歌,看似无害且神圣,但实际上却是他满足自己贪婪欲望的工具。他懂得如何将恶行正当化,表面宣扬舍弃名利金钱,内心却极尽贪婪之事。这种两面性的表现,既讽刺了人性的虚伪,也揭示了贪欲对个体精神的腐蚀。


香港仔是一个典型的嗔怒者,他对权力、财富的追求都带有强烈的侵略性和破坏性。追求暴力,冷酷无情,可见他内心深处的愤怒和憎恨。尽管他知道“在道上混,迟早都要还”的道理,但他的嗔怒和贪婪却让他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陈桂林身上的痴,既表现为他对人生目标的盲目追求,也表现为他对自身行为的迷惑和不解。他通过追杀其他通缉犯来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一行为本身却充满了暴力和残酷。在影片的结尾,他虽然完成了“除三害”的任务,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结局。这种无奈和悲哀,正是痴毒带给他的深刻教训。


所以说这三毒,实则比毒药还要毒十分。因为,毒药只能毒其身,而不能毒其心;三毒不但毒身,而且毒心,令人发狂。


贪嗔痴使人蒙蔽双眼,看不清真实的自我,让人沉沦。


有名有利固然好,但一味的把名利放在生命意义的第一位,那就是贪嗔痴了。


有的人年少有为,有的人大器晚成。就像每种花的花期都不同,每个人的际遇也塑造着不同的自我,分别诠释着不同的成长、成才、成功之路。


齐白石60多岁才成为名副其实的齐白石,黄宾虹80多岁才成为名副其实的黄宾虹,每个人找到自己生命意义的方式和时间是不一样的。


所以,要沉住气,戒骄戒躁,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找到自己生命个体的意义,笃行不怠!心中的目标、愿望,终有达成的一天!


附手稿如下:

简道悟生手稿 简道悟生手写稿

相关文章

  • 《法相》摘读:这里才能找到适合你的人生路

    三学 修学佛道必须息灭贪嗔痴三毒,要灭除贪嗔痴三毒,必定要勤修戒定慧三学。第一,戒学:通称戒律...

  • 贪嗔痴

    贪嗔痴 贪 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

  • 【乱想乱写】欲望与需求是互联网流量的本源

    贪嗔痴,佛教也叫三毒:贪是顺境的贪爱,不满足;嗔是逆境的嗔恨,不理智;痴是事理不明,善恶不分的执拗。 贪嗔痴是杏仁...

  • 贪嗔痴之我见

    贪嗔痴为佛家的“三毒”;毒就是坏的吗? 未必;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贪嗔痴也是如此 贪;人人都有贪念;大家来到这个...

  • 中国股市散户的断舍离,要去掉贪念、舍去嗔怒、放弃愚执

    佛教认为贪、嗔、痴”为“三毒”,此三毒是恶之根源,会给生命带来痛苦和灾难。 散户也常常会身中贪、嗔、痴”,不仅破财...

  •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贪嗔痴 贪嗔痴出处于佛教,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

  • 熄灭贪、嗔、痴---戒 定 慧

    贪嗔痴什么意思?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 咏春懒记:10

    舍己从人(上) 贪嗔痴,佛教称为三毒。有此三毒,不出轮回。 世人皆贪,无处不贪。在咏春拳上,我贪什么呢?贪花招儿,...

  • 火眼金睛之贪嗔痴

    孙悟空用火眼金睛,可以看到了“贪、嗔、痴”。 所谓“贪嗔痴”是佛教中的三毒,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

  • 贪毒

    前两天分别以《天龙八部》里面的萧峰和虚竹,说了佛家贪嗔痴三毒中的嗔毒和痴毒,今天说说段誉的贪毒。 在小说中段誉虽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贪、嗔、痴“三毒”谈《周处除三害》(附手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ks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