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参加了在民主西路小学举办的“兰州市城关区第3三届学术节系列活动_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差异与贯通主题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特别风趣,她说这次活动要架起中小学老师之间的桥梁,让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握手言和,共同进步!
首先执教的是东郊小学名师徐世赟,他讲的课程是《女娲补天》,在徐世赟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不一样的女娲,也听到了不一样的《女娲补天》的故事。他和孩子们的课前沟通特别有意思,他说我们互不相识,但这节课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样的开场白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在公开课上的作用却非同寻常。他在讲神话故事的特点的时候,使用的方式特别有趣,他说“我们学生是有年龄的,神话也是有年纪的,那么这些故事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爷爷的爷爷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爷爷再把这个故事传给下一代,就这样一代一代口耳相传,把这些故事传下来,今天我就用这种方式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听 。”多么接地气的师生对话呀。令人惊叹的是他对《女娲补天》这篇课文的设计思路,开场他用自己富有磁性的声音把《女娲补天》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讲完之后他就问孩子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天和地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么样了?同样是捋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他这样设计显得特别精巧,孩子也易于接受!他的问题设置也特别巧妙,他说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紧接着问天和地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哪些变化?看到这些情景女娲做了什么?女娲做完这一切怎么了?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特别容易回答,水到渠成的把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顺了出来。于不知不觉中,已将孩子引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孩子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紧接着他说这个故事最早记载在《淮南子 览冥》中,这是一个小古文的拓展。小古文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但是他独特的讲述方式,让孩子们把这个故事很容易的就疏通了。课文的梯度已显而易见,在此基础上又是关于《女娲补天》的绘本故事展示,无疑既是对前面小古文的提升又是补缺。让人禁不住想说一个字——妙!课程至此既有理论的架构,又有实践的提升,此时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就水到渠成了,他精巧的设计真的让人颇为震惊,他说这可是一项巨大而艰难的工作,女娲……?以下提示供你参考。此时没有让孩子们漫无目的的想象,而是在孩子想象之前架上了坚实的地基,他的设置是这样的:”1.找寻石头的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2.五种颜色的石头,可能在哪些不同的地方找见?3.可能只捡到四种,还缺一种怎么办?5.神火从哪里来?6.女娲是怎么补天的?请孩子们根据上面的提示发挥想象,讲讲女娲补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这样让孩子想象,想象既有高度又有基础,还具体了许多,孩子的想象既合理又不会天马行空,而且把神话的神奇于无形中变成了孩子的内心体验,多么精巧的问题设置啊!孩子分享时,他的评价特别精准,他提出了两个评价的标准,第一个是想象特别合理,第二个是特殊数字的符号意义,比如九九八十一难,七七四十九天,这样精准的评价无疑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导向。尤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他没有长篇大论,只出示了四张画,其中有著名作家奚阿兴的画。画上是不同作家笔下的女娲形象,他问,“你觉得哪幅图符合你心中想象的女娲形象?”学生七嘴八舌说完之后,他做了一个特别简要的总结,他说“是的,你们说的都对,但是老师要做一个更高大上的总结,在中国的历史上,女娲是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形象。”这样的小结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又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还有一个问题问的特别精巧,他说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神话呢?循循善诱中道出了神话中渗透着的中国人的气质,信仰,血脉和根系!他强调读神话就是读中国的文化。紧接着他推荐了袁珂的《中国神话传说》这本书。每一个环节都设置的特别精巧,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愧是大家,于默无声息中渗透了小古文,绘本,年画,画家,中国文化,中国气质,中国精神。这一堂课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文化传承。
还令人感动的是他的微讲座,他说一个老师的视野特别重要,如果老师的视野小,那么就只有一本语文书,只有语文考试,只会盯着分数,那么课堂就会少了光泽,少了灵度,少了精神。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收获的课堂。言外之意是说语文老师的视野一定要远,格局一定要大,只要我们的视野变了,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发生改变,孩子就会发生改变!那么怎么变呢?他说影响我们的不是怎么教而是教什么。我们是用教材教方法,而不是教教材。他说课标要烂熟于心,培养孩子的能力要以课标,年龄为依据进行中小交接。不要互相埋怨互相指责,小学的阅读速度达到了每分钟300字,那么初中老师每分钟500字的目标必须要训练。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小学要以培养孩子的方法,习惯,能力为主,初中则是提升,不但要深谙小学课标,还要知道初中课标,更要看向高考!
这堂课让我明白,教师的视野决定着孩子的价值观,文学的目的就是让人变得更加美好!语文教师就要唤醒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情趣和浪漫精神。他说“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带着爱读书的老师领着孩子读书。”语文老师要爱读书,尤其要有文化,要有精神素质,在体制内要有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诗意浪漫,这样孩子才会爱上语文,爱上文学,爱上中国文化!
第二堂课执教的是水车园小学的冯延红老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孩子书写的指导和小古文的吟诵,一笔一划的汉字书写感动并深深地影响了我!她的吟诵方式让孩子的背诵变得轻松又愉快!下午回校我正好要上《王戎不取道旁李》就试着让孩子们也打着节拍吟诵小古文,虽然鹦鹉学舌不准确,但果然孩子们背诵起来是兴奋的!她的语文课堂,思维敏捷,火花迸发!她说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课堂应该兴趣化,趣味化,并且让孩子们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深以为然!她的语文课导向是课堂以读为主,以写为乐,以趣为辅,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眼前一定有画意,心中一定有诗情。
阅读要有由读通,到读懂,再到读熟,最后读深的过程。让孩子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分析,这无疑是对阅读方向的有力指导!让孩子在阅读中走出童年,走向青年,走向明亮的远方!
今天的培训既接地气又格外高大尚,就像主题说的既有中小学阅读的差异又有贯通,只是我个人局限只能看到以上点滴,琐碎记录仅供同仁参考,我也希望每次的培训都能让我站在讲台上更加自信,每一堂语文课都让生命在歌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