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小雨连续下了两天,今早终于停了。
灰蒙蒙的天空,犹如一个没睡够的孩子,在哭丧着脸闹脾气。鼻尖充斥着清新、凛冽的空气。绿黄相间的柳条在晨风中摇曳生姿。几只早起的小鸟在树梢嬉戏,不时响起的鸣叫声,与此起彼伏、叽里呱啦的童声相比,显得微乎其微。
本意是带他们来观察冬日清晨的沿湖景色,结果出了校门,刚踏上环湖路,就像飞出笼子的鸟,东一群,西一群,自由扎堆玩耍去了。
三三两两的行人在路上悠闲的漫步!偶尔有车辆路过,车未至,“车来了”“车来了”的喊叫声就不绝于耳!车刚过,“老师,这个人我认识的,是……”,一个个小话唠早已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和我聊起那个人的八卦。
你让他看水杉,和他讲大自然这个调色大师的高超技艺,请他欣赏“层林尽染”的妙不可言。努力憋了几分钟,却说:“老师,我看见水里的龙虾了!”另一个马上接:“老师,上次我用猪皮钓到好多龙虾!”“老师,这个叶子是苦的,我尝过了!”“老师,那个红色的花是酸的,上次我和爸爸尝过了。”“老师,这个叶子是粗糙的,我用舌头尝过了”……离题声一浪盖过一浪。
经到一片荷塘,荷叶已经在秋霜的洗礼中低下倔强的头。我说:“看到此情此景,你们能想到什么词语或句子?”“荷叶像一群找不到龙虾的小孩,低着头,此刻正伤心着呢!”“是的,我还听见它们在大声地哭呢!”,一个孩子大声神补一句。一个调皮的男孩双脚一跳,离荷塘更近了些,嘴里大声说“我要靠近一点,真真切切地听到它们的哭声才善罢甘休!”在同学们的大笑声中,在我生气目光的注视下,他不情不愿地退了回来!我问:“夏天的荷塘是什么样的?”有人说:“有碧绿的,又圆又大的荷叶。”“有鲜艳的荷花。”“有亭亭玉立的花骨朵,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几个同学大声地诵读起《江南》的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后面的几个同学也不甘示弱地大声喊出来!我对他们说,“在写作文时,可以写看到的景物,还可以写由眼前景物想到的相关情景。比如,描写冬季的荷塘景色时,可以和夏天的情景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突出荷塘,夏日的茂盛,冬日的衰败。”忽然,一艘快艇驶来,一只白鹭在荷塘的上方低飞而过。我大声地说,快看:“这是一幅快慢对比、动静相衬的画面,你们用眼看,记在脑海里,等一下用优美的文字描述出来。”说完转头一看,只有几个乖巧的女生跟在我后面,那些掉蛋鬼早已笑着、追逐着,跑到前面去了。
转过一个弯,一片菊花映入眼帘。我说:“前面的菊花,可以怎么描述?”一个男生说:“像一块点缀着黄色小花的绿色地毯。”其他同学点头称赞。走近菊花丛,同学们认真的观察起来。有人说:“盛开的花瓣,像一顶倒放的草帽。”也有人说“盛开的菊花,中间的花蕊部分像一个蜂巢,四周的花瓣像保护花蜜的卫士。”有人说:“未开的小花骨朵,像一个铃铛。”“还像一个害羞又胆小的孩子,想往外看,但总也不敢探出头来”,有人大声喊出来。有人说:“凋谢的花瓣,褐色中间有点微黄。”有个女生高兴的大喊:“老师,我想起一首古诗!“哪一首?”,旁边的同学追问道。我微笑着看着她说:“说来听听。”只见她自豪的说到:“《赠刘景文•冬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旁边的同学不服气地说:“这是四年级学过的古诗,我也会背的嘛!”“那你刚才咋个不背呢?”,挑衅、戏谑的声音响了起来。
大家说着、笑着继续往前走。来到一片薰衣草旁,只见薰衣草在风雨的摧残下,已经东倒西歪,早已失去往日的卓越风姿。我给他们讲黛玉葬花的主要情节,随后打开手机播放起《葬花吟》的歌曲。有个男生跑到我面前,大声说:“老师,我要作诗一首。”我笑着说:“同学们,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诗人为我们吟诵他的新诗。”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只见他摇头晃脑地说到:“薰衣草旁观此花,肚中饿得叫呱呱。误把此花当紫瓜!”我说:“肚子叫呱呱,娃娃快回家!”师生开心的笑声穿得很远,很远……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而丰富的世界!此刻,23个不同的世界,发出23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在用不同的姿势、不同的腔调共奏一曲——顽童闹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