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之声

作者: 谭良根 | 来源:发表于2019-06-22 17:58 被阅读53次
    沙家浜之声

    今天上午,在红石村文化中心二楼《沙家浜》季刊编辑部,我们几位老友在闲聊中,讲起了“沙家浜之声”,那倒蛮有味道!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得十分热烈。回想那时家家装广播,户户听广播,人人听中央人民广播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晚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那着实是一种文化大餐的享受!而沙家浜之声是地方的一档节目,是沙家浜镇广播站每天必须播出的节目。釆编徐耀良,播音陆桂珍。

    记得1995年,我刚来沙家浜镇打工,认识了专职通讯员徐耀良。他在镇政府楼上有一个办公室,我一有空,就会去那里坐坐。与他交流一下新闻特写和文学创作……耀良兄侃侃而谈,他鼓励我积极写稿,认真写稿。经他点拨后,我的随笔散文经常在常熟日报副刊录用。一些小新闻也常在沙家浜之声播出。耀良兄那时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他的专稿人物特写经常在常熟日报周末版头条发表。他说,我的工作就是写新闻。新闻特写是他擅长,这些稿件来源于他每天的釆访,来源于他不辞辛劳,奔腾不息,他踏遍全镇各村实地采访,深入基层,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好作品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

    耀良兄的新闻稿常在市广播电台播出,一些力度较强的新闻稿在江苏人民广播电台、苏州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徐耀良文笔精华出手快,写个小故事,编个小节目,得心应手;小说散文诗歌皆能驾驭。直至后来创作长篇小说《沙家浜演义》,都是在那些年间积累丰富形成。沙家浜之声这档地方节目也助了他一臂之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每当想起沙家浜之声,人们就会想起一位年轻貌美的播音员。那清脆潦亮,声情并茂的声音,时常会在人们的耳际响起:“听众们,你们好,沙家浜之声现在开始广播了……”随着这声音的响起,人们就开始纷纷起床,因为这档节目在清晨五点就开播了,她像金鸡报晓一样,唤醒了熟睡的人们,唤醒了沙家浜各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由此,人们一骨碌起床洗漱,做早饭,吃早饭,出工下地劳动……这位唤醒人们起床的播音员,就是在下的老同学陆桂珍。

    说同学,应该在小学一三级时是同学,后来我四年级未读,跳级到五年级就分班了。我小学毕业后再也没读书了。所谓同学就是少年儿童时代的同学。这三年,胜似三十年!她是一朵校花,哈哈……其实她人并不漂亮,但她性格开朗,心地闪亮!

    桂珍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在芦荡乡广播站担任播音员。(后芦荡乡改为沙家浜镇)。为沙家浜的广播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多年前,她光荣退休。退休那日,她专门置办了几桌喜宴,邀请了亲朋好友共同欢庆,我也不例外,参加了那次值得纪念的好日子。时间真快,桂珍从55岁退休,已经有10个年头了。从黑发的妈妈成为了白发的婆婆。每月享受事业单位编制待遇,幸福生活乐陶陶。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她的老公就在几年前,不幸离开了人世。老公的一走,对她来说,是一个五雷轰顶的打击,自己的身体一下子垮了。右手肌肉萎缩,患上了渐冻症。经多方精心治疗,毛病且能稳定,现居住在沙家浜疗养院康乃馨。

    前几天,我专程去看望了她。见我到来,她从床上爬起来,绽着菊花般的笑脸,与我聊了好多家事喜事不幸事,她赞扬自己有一个孝顺儿子,每天晚上要去探视,嘘寒问暖,关爱备至,尽到了家中顶梁柱好儿子的担当。

    啊,人生总有最美好的年华!当年罗荡小学的一朵校花,昔日沙家浜之声的播音员,人们仰慕的一个崇高职业,如今已销声匿迹,已被高清电视取代。

    沙家浜之声,多少年没听到了,但人们时常会想起。一旦想起,有甜蜜,有沮丧,有失落,想起那个年代家家户户有广播音响,有甜美的沙家浜之声……其实那广播喇叭挺不错的,人人喜欢,老小酷爱!可一边干活一边听新闻听歌曲。孩子们听了广播,会挥舞着小手,扭曲着身姿,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浆……啊,一只小喇叭伴随了每个家庭,伴随了几代人成长成熟,甚至慢慢变老……这事儿,已一去不复返!

    尽管如此,我们还可买台袖珍收音机,放在案头,放在身边,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随时可以收听,随时可以了解国事家事新闻海外事……当然家中那台高清电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那是每晚七点,你一定锁定这个频道,从头至尾看得津津有味!那是全国人民,每个家庭必看的一档新闻联播节目啊……

    2019年6月22日

    沙家浜之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沙家浜之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sv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