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
在受访的中学生中,有9成以上的人不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视角来感受下——
如果父母只关注分数的变化,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波动;
如果父母只是单方面给孩子提出要求,而不在意彼此交流时平等的姿态。
那么,换做是你还愿意继续沟通下去吗?
能够让我们敞开心扉的,一定是愿意倾听和理解,甚至懂你的人,而非不在乎你想法和感受,只会对你百般挑剔、提要求的人。
因此,我们总结了一个孩子最反感也是最没用的沟通方式,希望爸妈看完后都能够提前规避。
有次在外面吃饭,听到隔壁桌一对母女谈话。
女儿:妈,跟你说个事儿。
妈妈,有话快说。
女儿:我想配个隐形眼镜。
妈妈:你不是刚换了眼镜?把你这臭美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
女儿:不是,你听我说...
妈妈:打住啊,吃完赶紧回去给我写作业去。
女儿:......
看吧,很多父母在跟孩子聊天时都会这样,习惯了先入为主,且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如此一来,沟通难免就成了说教。
直截了当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看似是最简单省事的沟通方式,实际所能达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这种带有强目的性的沟通方式,只会让父母跟孩子之间把天越聊越“死”。
但如果那位妈妈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进一步询问原因:
妈妈:为什么要配隐形眼镜呢?
女儿:学校组织英语演讲比赛,我想摘掉眼镜,以更好的仪态参加。
妈妈:这样啊,那妈妈下午陪你去看看。
女儿:好,谢谢妈妈!
你看,结果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
此前,也有一位朋友跟我抱怨:
他处在青春期的儿子,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跟他拌嘴吵架。
后来,他才逐渐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因为不管儿子说什么,最后都会被他扯到学习上,被批得一无是处......
久而久之,儿子也就懒得再说什么。
所以孩子变得“暴躁”“不听话”,并非就是青春期叛逆,而是父母选择了错误的沟通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