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之时,托孤诸葛亮,并且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王。
很明显,这是对诸葛亮的试探。如果刘备有心传位,应该颁布诏书,以公文形式确定诸葛亮的继承身份。孙策临死时,也曾这样试探过张昭。刘备一定听过这段掌故,所以依样画葫芦的用到诸葛亮身上。
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面对主上的怀疑,立即表忠心,这是极其聪明的方法,否则一旁的刀斧手就要手起刀落,斩迄报来。
除了试探诸葛亮,刘备其实还有别的心思。他所管辖的蜀地分为两大派。本土系和外来系。本土系以李严为首,外来系以诸葛亮为首。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张的权力冲突。本土系原是刘璋的下属,认为自己是蜀地的主人,应该享有蜀地的治理权。外来系是刘备转战天下的嫡系部队,以胜利者的姿态成为蜀地的主人,压了本土系一头。刘备在时,可以以大汉天子的身份平衡两派的政治冲突,和衷共济。如今,继位的是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刘禅,既无资历又无能力,内忧外患之际两派势力的斗争必定再现。所以,刘备要确定两派首领托孤大臣的身份地位,令诸葛为丞相,令李严为中护军,让他们团结各系的实力,同时相互监督相互掣肘,最好的结果是两派和衷共济以度危局。为了以防万一,刘备确定了诸葛亮的独特地位,他还是相信诸葛亮为首的嫡系而对李严为首的本土系抱有怀疑。按照刘备的口头谕示,诸葛有权代刘禅自立。这样万一本土系趁机造反,诸葛亮就有了更大的号召力,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叛乱,保证刘氏江山有磐石之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