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观点。何为观点?A说:“我觉得年轻人就应该多去冒险。”,这是观点,B说:“现在竞争这么大,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不错了。”这也是一种观点,观点无对错,它只是每个人在不同的立场、角度下所能逻辑自洽的东西。
️大多数人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对立的两大主义,人本强调要从人的本性出发去研究人的心理,而不是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但其实两大主义的提出都是为了证明如何能更好的研究“人”这一生命体。
在生活中,针对某一社会事件,人人都各持己见;看一部电影,我们能从影评中看到不同角度下的解读。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一个好问题,必定能提供不同思路的解决方案,而拥有不同的观点,能够体现出你对事物了解的深浅。
如何挖掘我们的观点呢?
1.“去自我中心化”
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应该尝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立场去思考,而不仅仅拘泥于从我的立场出发。这既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事物,形成不同观点,同时也扩宽我们自身的格局,更好的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
就拿地图来说,在中国地图上,中国位于地图中心,而欧洲、北美洲的国家都处于地图的边缘。法国人的地图是以欧洲为中心,当他们看到中国地图时,就会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但事实的真相是,地球是一个整体,在地球仪上,每个国家都是中心。因此,用“去自我中心化”的角度看问题,不拘泥于眼前,我们便能够获得更多新的观点。2.所见所闻都是观点。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刹那,都可以被我们记录在笔下,成为素材。就如Peter老师所说,看完一篇文章,有感悟了便马上用便签记录下来;三十岁的那一天,也必定有不同的人生体验,可以通过写作来留住。同时,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我们也可以汲取书中的不同核心观点,来打造自己的思维模型。
我希望自己能有“当你在走路的时候,你也能在思考”的那种决心,学会洞察所听、所闻、所遇、所感的事物,并加以思考和记录,我想,每个人都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新观点。
3.拥有自己的观点后,再去吸收他人的观点。
我看完一部电影后,有时候常常懒得自己去思考电影当中的细节便直接去看影评,看完后只能是感叹他人各式各样的想法。在诸如知乎、微博等社交软件上,很多事件下的热门评论往往都影响着他人的观点,甚至直接成为他人的观点。
对于我来说,特别需要养成凡事先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任由大脑去偷懒。就像我时常关注着市场行情的变化,每个财经博主都有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如果我们盲目去跟从的话,大概率是会出错的。因此,只有先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去根据他人的判断来完善我们的观点,才利于观点多样性的呈现。
如何用好观点?
1.将不同角度的观点进行整合。
“如果不是在刻意练习和刻意思考,那就是在偷懒。”这让我不禁反思,我的一天究竟有多少时间是在刻意思考?即使观点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它也需要我们去整理,去打磨,去思考如何让观点更新颖、更具有差异化。
前面提及到,我们既要有多角度的观点,也要适当地吸收他人观点来补充自己,这便是用好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将其整合后进行输出。
2.利用观点筛选受众人群
找出我们擅长写的领域,并且要对自己写的领域足够了解,这样更利于我们输出观点,使得文字更具有说服力。一本好书,一定是有一个核心观点作为支撑。比如《关键对话》,它的内容定位就是教会他人如何在关键时刻学会对话,它的人群定位非常清楚——想学如何去沟通的人。
找准定位,能够帮助我们明确文章中究竟需要哪些观点,怎样呈现观点能够更吸引到目标读者,从而写出影响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