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学习宁向东老师的管理学课时,在团队边界这节课里,有一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深思。
过度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将挑战我们每一个人的良知,甚至挑战我们的伦理。
也许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超老龄化社会就会悄无声息地就把我们拖进一场我们完全无法掌控、无法自拔的艰难时世。
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不到十年,超老龄化社会就会来到,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职场人,更是父母、子女,如何平衡这种种的角色。有好的企业解决了子女托养的问题,比如有企业幼儿园,托儿所,小朋友可以和父母一起上班放学,但是养老呢?没有听说哪个企业为员工的父母建立机构来负责医老病死的问题的,最多就是多发点薪水,奖金,可是,这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所以,养老真的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需要全社会都思考的问题。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养老就是一个落地民生的大事件。它涉及到整个社会,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政府,所以当我们企业做团队建设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个体的发展和边界,还要扩大范围,考虑到家里的小孩,考虑到父母祖父母,考虑他们因为老年而造成的一系列需要人陪护照顾所占用的时间和金钱。
怎么做才能说做到一个真正有担当,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组织呢?我的理解是从初心开始。
1、确定创业时的初心,并坚持这个初心走下去。
这个阶段,需要和创始团队一起反复进行磨合,把时间花在对势能、需求、和能力的细化、对未来终局的想象,对过程的不断逻辑推演,这样反复的思想实验中,充分认识到创业的艰难,以及坚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统一了思想以后,才能有针对的提出行动假设和具体的执行动作。
这个初心要有比较大的社会价值,能改变世界,能给社会带来美好,因为美好才能激发我们持久的创造力。
2、不变的人性,变化的人心。
用制度建设和文化熏陶软硬结合保障初心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和克制。所以,选人是最重要的,选择同样气味的,有相同价值观的愿意付出的,然后保障他们在工作中能收获金钱、认可和美好,打破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尤其重要的是要适应年轻人的变化,他们才是未来。好玩、有意义,自我激励是现在年轻人的主色调,给他们更多成长的空间,发挥他们审美的能力,让世界变的更为灿烂。
我的认知中,组织首先要解决自己员工的问题,犹如涟漪一样,用员工再来带动用户,把我们的服务和产品一波波的传递下去。从这一点讲,打破团队边界,连接小家就是把组织和家庭都形成了事业共同体,在往命运共同体方向上行进,这样才能创造出更高效的社会价值。
3、用科学的方法创业
一个组织要能长久的创造价值才有存在的意义。如何能活下去,用科学的方法持续创业,比如华为,花大力气改造流程刮骨换血,就是用自然科学的底层逻辑来同构到企业上,因为企业是会熵增的,如何减熵,就是要保证组织的开放与活力,真的每次读到华为的这一段都特别让人感动。任正非说,我们的核心能力不是有足够多的优秀人才,而是有保证优秀人才的组织机制。(大概意思,不是原话)这个才是我们要学习的。
洞察、开放、利益共享,连接现在和未来,用终局思维、本质思维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