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孩子童年里必有关于西游记的幻想,记得小学时代,每到暑假的中午,总是一群小伙伴挤在电视机前,一台黑白电视机就能抵挡酷暑。我们都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悟空便是我们心中无所不能的神,痛恨西天路途中的各种妖怪,常常很着急唐僧怎么又误会大师兄了,更佩服六小龄童的演技。
对于《悟空传》早有耳闻,一直未能拜读,这一次“领读者大会”,学校获赠的十二本书,我一眼就看中了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西游的所以记忆。
《悟空传》是由今何在最先在新浪网金庸客栈上面连载发表的长篇小说,共二十章。该书2000年出版后引起广大网民的阅读高潮,在网络上一直享有“网络第一书”的美誉。2009年,在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中文在线主办、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等承办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中入选十佳人气作品。
封面是叱咤于天地之间的悟空,短短的几行字更勾起了阅读的欲望: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迫不及待翻开书,读到序《在路上》,忍不住大笑,继续看下去似乎觉得作者说的挺有道理。

《悟空传》分三条线索展开:孙悟空和紫霞热烈却压抑的情感;猪八戒和阿月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还有唐僧和小白龙之间哀婉的情意。师徒四人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通篇都是大段大段的对话,对话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其中不乏网络语言。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穿插在一起,看似独立的故事,拼成了完整的小说。
在这本书中,悟空充满着矛盾,一个悟空是失忆的、迷茫的,只为加功德分成为神而去西天取经,一个是无拘无束、是妖界崇拜的齐天大圣。而唐僧也不再是印象中的那个信徒,他对自己的师父法明直言“我要学的你又教不了我”,对人生则发出“何人……何人生我?生我又为何?既带我来,又不指我路……”的疑问。一直以来都认为猪八戒贪吃懒做,这里我们看到的猪八戒的另一面,虽然外貌已变得丑陋,可那颗心依旧没变,对爱情的“痴”依旧没变。值得一提的是小白龙竟然是龙王敖广的女儿,只因唐僧救过她,愿为其,一生为马。然而,《悟空传》中的神都是反面人物,他们被描绘成猥琐、自私、贪生怕死的形象,玉帝懦弱无能、王母蛮横霸道、如来的唯我独尊以及众神自保性命的嘴脸暴露无遗,难以让人对这群神仙产生敬意。
读罢小说,仿佛师徒四人都不再是《西游记》给我们留下的神的形象,更像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我们都曾像悟空一样,有梦有勇气,无法无天,不知何时就变得“规规矩矩”,如悟空一样带上“紧箍咒”。
今何在用这部小说诠释了他心中的“悲壮西游”,“一个关于一群人在路上想寻找当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这漫长而短暂的一生,究竟该用来追求些什么呢?
正如前一段时间网上疯狂转发的初中生作文所言: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附上序中作者引用的一首歌词:
如果失去是苦,你还怕不怕付出。
如果坠落是苦,你还要不要幸福。
如果迷乱是苦,还开始还是结束。
如果追求是苦,这是坚强还是执迷不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