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妈妈出去打工的时候,每到年底,外婆就会问她:“孩子,你今年赚了多少钱?”
二三十年过去了,今天出去打工的我们,到了年底,妈妈就会问我:“孩子,你今年赚了多少钱?”
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一代又一代,就如宿命一般。
也许这是每个贫穷孩子的宿命,亦或是每个普通人的宿命。
也许你会说,天下的父母不都是心疼孩子的,问的最多的孩子难道不应该是你吃不吃得饱,睡不睡得好,有没有钱用,有没有照顾好自己?……如若你的父母问的不是这些,那你何其幸运。但并非所有父母都如此。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为了谴责那些父母,虽然现在他们就在以这种方式谴责我们,但他们也曾这般遭过自己父母对自己的“谴责”……
今天,我写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在抒发郁闷的同时看看有多少“同是天涯沦落人”。并以此,与大家共勉,在这漫漫黑夜里,有着无数个微光,在漂泊无依的异地,在归家的征程;在父母的牢骚中,在亲人的哀怨里;在辛劳之后的满载而归之时,亦或是囊中羞涩无法面对亲友之时,只要你有与我这般相同的困扰,那么在精神层面上我们便是一家人,在灵魂上,我们拥有共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其实,我尚在上学,尚未出来工作。原因是今年在考研,然而除掉学习的压力,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父母的抱怨。所有的抱怨莫过于我未出去找工作,不能为他分担压力,为家里赚钱。在复习的那段时间我最害怕他们的电话,电话里三两句的寒暄之后便是谁家的孩子出来工作赚了多少钱,还有家里多么缺钱,甚至是其他孩子没读多少书还是赚得多嫁得好,帮了家里很多……而每次我都强忍着泪水,在挂掉电话之后默默流泪。我多么羡慕同为考研的舍友家里的嘘寒问暖,我多么希望也能得到父母的支持。
但这并不怪他们,他们也是苦命人,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因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不懂得如何逆转低端困境,如何教育孩子,甚至如何自省。他们的生命处于一种懵懂无知又无着无能的状态,他们也并不想孩子们走自己的老路,却又慢慢地把孩子往那条路上引。并用之前父母谴责自己的方式继续谴责孩子,把自己未曾做到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买房买车、供家里其他姐妹读书,甚至供养爷爷奶奶,重男轻女的家庭会被要求给弟弟买房……
像我表姐,大专毕业,每年省吃俭用供家里的弟弟上大学,过年回到家,面对的却是父母在亲戚面前对自己的抱怨,抱怨她工资少,寄回家的钱太少。她们心里可能也想过自己的女儿的不易——在昏暗的、狭窄的、与别人合租的出租房里省吃俭用只为有更多的钱供养弟弟,为了有更多的钱寄回家而不得不在周末做兼职……这些她们又怎么可能没有想过,就如日日抱怨我的母亲偶尔也会关心我的饮食起居。
然而可悲的是他们摆脱不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那循环往复的“家族传统”。在无数不多的心疼之后他们又会想起谁家现在过得日子有多好,谁家的孩子多有出息。那种不甘贫穷却又无法摆脱贫穷只能寄希望于子女的想法,那种对家族前途的担心与惧怕就会冲占上风,然后化为对子女的埋怨与唠叨。可怕的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孩子是难以获得安全感与阳光的。大部分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焦虑,因为父母的抱怨无形中把他们对未来的惧怕转移在孩子身上。这大概也是我与我家里的兄弟姐妹比其他孩子更忧郁、更焦虑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在父母无数次的要求与抱怨中,我渐渐从难过变为愤怒、再从麻木到寻求与自我和解。在无数个夜深人静之时,我都在想如何结束这种宿命,如何避免自己的下一辈再重蹈覆辙,而答案不过是从我们这一辈努力完成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要把属于自己的任务与目标留给自己的孩子,还有我们要不断内省,改变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
孤独而又无人陪伴的人,其实你并非一个人,有无数个如你这般的年轻人在遭受像你这般的厄运同时又在挣扎着摆脱厄运。虽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无法完全体会你的苦难,但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仅以此篇文章作为慰藉。共勉,此刻灯火通明,共赴美好明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