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妈妈以后,总听身边的朋友说“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听说过产后抑郁、一孕傻三年,再听到为母则刚,似乎这个更好的自己更具体了一点。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97年,迄今为止销量超过了300万册。在阅读的过程中,成为更好自己的具体答案也在一点点浮出水面。
1、过去的情绪,常常干扰现在的生活。
最近遇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身边幼儿园大班的家长陆陆续续都在考虑,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幼儿园多待一年。
书里的心理医生苍鹭说,人有三种自我状态。即“儿童的自我状态”,“父母的自我状态”,以及“成人的自我状态”。
难道大家一直都在玩一种“儿童的自我状态”与“父母的自我状态”的游戏。迷失在这两种状态中的人,常常忘记了在“儿童的自我状态”中,不只有适应型状态的存在,还有自然型状态,也就是本能的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与恐惧这些原始状态。
我们选择了适应型状态,害怕“父母的自我状态”的权威,我们让自己更弱小了,我们选择在舒适区多停留一会。
在“成人的自我状态”,幼儿园升小学,似乎是人生逃不过的坎。既然一定会发生,为什么就不能站在辩证的客观立场来看待这件事呢?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我们也是如此害怕。三年过去了,对幼儿园拥有了割舍不掉的感情,但不应该往前看,步入小学,开启另一个阶段的学习吗?
2、成熟与自我接纳,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
最近遇到一位朋友,她说“听圈子里的人讲读书很重要,报名了本科自考阶段的学习。”由此,我在思考读书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才是更好的自己?
学历提升的意义应该是遇见同频的伙伴,然后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那其实参加读书会就好了,在与同频伙伴思维碰撞的时候,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书中的心理医生苍鹭指出“人生坐标”的四个维度: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我不好。
你开始的时候是哪一种坐标,中间阶段乃至结束阶段,你会一直朝着自己的坐标努力下去,除非你修正自己的坐标。
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指出,与万有引力同样重要的宇宙黄金法则——吸引力法则。一旦你选择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会应着这个法则被你吸引而来,你就只要接收就好。
3、过往皆为序章,将来皆为期盼。
每一次选择,都定格了你的人生。所谓的知行合一,都是你在要求了以后,努力相信以后,自然而然吸引过来的美好。
选择读书,提升理解力,收获了辩证的客观。
选择读书会,与同频的伙伴发生思维碰撞,收获了一群人走得更远的价值观。
选择分享,收获了独一无二幸福快乐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