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的后果

作者: 家庭教育师妙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22:41 被阅读2次

唠叨的后果

唠叨这个话题上,我也走过很长的一段弯路。

但是,和所有爱唠叨的家长一样,刚开始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爱唠叨的妈妈,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在对孩子讲述我的观点的时候,孩子总是皱着眉,用双手捂着耳朵,不耐烦地说:又唠叨了。

孩子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反思。

有一次,我和另一个家长交流的时候,她说她现在不管说什么,她的孩子好像都听不到。

对于这个孩子而言,好像家长面目狰狞,咬牙切齿地发送信号时,孩子就启动了耳膜保护系统,一概作为垃圾处理,仿佛什么都听不到,唠叨俨然成了父母的“自娱自乐”。

还有些孩子,面对家长的唠叨,会选择对着干,家长越强调什么,孩子越反着干。

有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有一次,一个人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结束,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他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了几块钱走。

唠叨的后果也是同理。

我们越是对孩子唠叨,我们的话就越没有分量。

如何避免唠叨

那么,如何避免唠叨,我有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01

不比较,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孩子的某个或某些缺点,是不是真的不能容忍?

我们要反思的是,你要的是一个完美儿童,还是可以有些缺点的孩子?是不是对孩子要求有些高了?如果你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些不足,那么可不可以接纳孩子的这些不足,允许他在某些方面表现不佳而不去唠叨?

因为对孩子的高期望值,所以总觉得孩子做的不够好,总是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

担心如果孩子现在不改,以后会怎样。

我女儿有个表妹,从小就性情温和,又爱笑,又听话,还是班里的大班长,从小就受到了周围亲朋好友的赞美,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她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来自于周围人,包括我,对她和她表妹的比较。

我常说的话也是,你看你妹妹,你看你妹妹……

有一个周末,我答应带两个孩子一起玩,早晨游泳下午看电影,正打算出发,没想到单位临时有事,打电话让我赶紧过去。

我先给妹妹解释,先说了早晨不能去游泳,意料之中的,她愉快地接受了,说:“不能游泳也好,反正下午可以去看电影。

”我又解释了下午电影也不能去看的原因,她还是愉快的接受了,说:“那我和姐姐在家一起玩乐高玩具,也很开心啊!”

我再给女儿解释,没想到刚说到早晨不能去游泳的话题,女儿的情绪就被点燃了,说大人不讲信用,不信守诺言,答应好的事情也要反悔,越说越委屈,越说越气愤,最后竟然开始哭了起来。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也有些心虚,不敢再提下午不能去看电影的事情。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爱听话,一个总反抗;一个爱笑,一个爱闹。在以前的我看来,或许,前者是优点多一些,后者是缺点多一些。

但转念一想,妹妹的总是配合周围人的情绪,放低自己的底线一让再让;而姐姐恰恰是通过不配合的方式总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坚守自己的原则。

所以,什么是优点?什么是缺点?或许,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只有特点,特点放在合适的环境里就是优点,放在不合适的环境里就是缺点。

所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不比较,不唠叨。

不是因为孩子优秀了我们才接纳孩子,而是我们接纳了孩子,孩子才会有动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02

变说为听,耐心等待反馈

其实亲子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家长一昧地唠叨,其实并没有真正走进孩子内心。

在这里,我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案例。

我女儿小时候不喜欢写作业,每次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抱怨,她一抱怨,我也就开始跟着烦躁,觉得写作业,对于学生来说,这么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什么好抱怨的?

所以搞得大家都很不愉快,写作业的时候家里的气氛就显得不轻松。

有一次,我在外面和几个朋友聊天,孩子打了电话,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作业太多了……

我一听就火冒三丈,我在心里说:就知道抱怨作业多,老师的作业又不是给你一个孩子布置的,怎么别的孩子不抱怨?什么样的学生才会每天抱怨作业多呢?看看你是一个多么懒惰的学生……

但因为我当时,和朋友在外面吃饭,不好对着电话里像平时在家里那样发火唠叨,就忍了下来。

没想到女儿说完各科作业是有多少之后,着急地说,妈妈,不跟你说了,今天作业太多了,我要抓紧时间早点完成呢!说完,就愉快地写作业去了。

我突然之间明白了,孩子长期以来对我的倾诉,原来并不是要我帮助解决问题, 只是想说给我听,仅此而已,只是想得到大人的理解。

这是一个小事,但对我震撼却很大。

作为父母,我们要懂得倾听,多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听听孩子的内心,给他多一些理解。

03

学会搁置问题

其实,退一步讲,父母要学会放权,敢于放手,孩子的问题没有那么可怕的。

父母的唠叨,虽然说是不合适的“爱”,但出发点也是希望孩子好的,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如果父母从小敢于撒手,孩子早一点摔跤、犯错误就比他们长大以后再出类似情况要好。

当孩子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以后,也许家长就会发现,孩子根本就不给你唠叨的机会了,因为他们已经学会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了。

其实,家长想避免唠叨,核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教育孩子要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需求。

所以,与其不厌其烦的絮叨,不如多理解和认同孩子,给他们一些成长的空间,该放手时要放手,该住口的就住口。

只要孩子能科学地进行散养,他们一定能茁壮成长的,且一定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实在没有好办法,那就什么也不做。知道自己的有限性,不再去做力所不能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本能,相信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会自己想办法修复自身的问题。

问题交给时间,交给孩子自己,也许是最聪明的办法,不唠叨至少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最适宜的改善环境。

比如我们很多人小时候不知“礼貌”为何 物,也不太讲卫生,长大了,照样做得样样得体。

我们一定有这样的常识,从一大堆沙子上抓走一把,不影响沙堆大小;抓去两把,也不影响;抓去三把,还看不出什么变化……一把一把抓下去,大沙堆一定会变成小沙堆,巨大的反差形成得那样悄无声息。

唠叨也是这样,说一句没事,说两句也没事,天天说似乎也没什么,但伤害早已悄悄发生。

它像一把小刀子一样,慢慢切割着孩子,不经意间一点点地把孩子的自觉意识、快乐情绪,以及想象力、创造力都切碎了,破坏了。

想来,唠叨真是教育中最隐秘又极其悲哀的一个错误。

相关文章

  • 唠叨的后果

    唠叨的后果 唠叨这个话题上,我也走过很长的一段弯路。 但是,和所有爱唠叨的家长一样,刚开始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爱唠...

  • 家长唠叨会造成什么后果?

    没有家长喜欢说那么多的话,家长唠叨是因为发现自己说的话孩子没有反应,而又不确定孩子是否会接受自己的教导,所以才会一...

  • 承担自然后果

    今天的主题是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很多时候我们会自己都会害怕承担自然后果,所以会在孩子面前不断地唠叨提醒,而结果并不...

  • 婚姻家庭培训

    婚姻家庭教育培训班 两个人互相写出对方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能太唠叨,唠叨的后果很严重 互相鼓励,而不...

  • 正面管教

    读正面管教二十八天打卡 让孩子们事先参与,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唠叨让孩子们早上穿好衣服,在学过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的概念...

  • 信任

    还好 基础还是在的 不然…… 后果不堪设想 早上的唠叨 为了我的健康 句句入耳,声声入心 不会再让人担心 感谢信任...

  • 三火讲生涯:让孩子试错,做不唠叨的妈妈?后果怎么样呢?

    (喜欢这个女孩子,满脸洋溢的青春阳光。) 让孩子试错,做不唠叨的妈妈?后果怎么样呢? 文|严焱(三火老师) 01 ...

  • 【今日早读】《正面管教》

    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大人不尊重(唠叨、训斥),孩子将会停止体验自然/逻辑后果,而是把心思集中到抵挡责难、羞辱和痛苦...

  • 「 正面管教 」——给孩子体验后果的机会

    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最该有的反应不是唠叨责骂,或严厉惩罚,而是让他亲身体验一下他的“坏行为”带来的后果。 他只有...

  • (21)改变:第二篇《停止急性子》

    停止急性子允许孩子慢 唠叨、担忧、催促、恐惧、害怕、控制,大吼大叫! 如以上这些词语还不清零的话,一切都后果自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唠叨的后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ox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