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1→2→3”产品规划原则即可不被伪需求欺骗。
遵循1→2→3→4的产品规划原则即可让产品鹤立鸡群。
“1”
指的是“表层需求”(行为、观点)即“用户所说所做且自认为的解决方案”
“2”
指的是“实际需求”(目标、动机)即通过用户的行为观点而还原的本质诉求。
“3”
指的是“产品功能”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最终的解决方案。
“4”
如何不被伪需求欺骗及让产品鹤立鸡群指的是“深层需求”(人性和价值观)即最底层的,最稳定的需求,如果能把需求挖掘到这个层次,就找到了产品最本质的用户价值。
遵循“1→2→3”这样的完整路径,规划出来的产品或产品功能才不会被伪需求欺骗,也不会被用户自以为是的解决方案绕进去。比如,路人问附近有没有肯德基,可能是想找洗手间;潜在用户承诺“再加一个某某功能我就会用你们产品”,也许只是一个随口瞎编的用来搪塞你的理由;老板面露难色,嘀咕着“这版海报字不够大”,可能只是因为他嫌转化率太低……
当然这种“1→2→3”产品规划原则在一个不成熟的领域或全新的市场,还是可以玩得转的。
但在一个充分竞争的丰饶市场,一款产品要想鹤立鸡群,必须具备丰饶市场细分领域的优势,即必须遵循1→2→3→4的产品规划原则,尤其是“4”的价值就展现出来了。
例如在“福特与马”的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比如汽车市场的早期,我们可以通过满足“更快”的需求建立优势。但表层需求很快就会被相似的跟进产品满足,随着市场的成熟,产品很快会陷入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最终整个市场变成红海。
因为今天的各种汽车都满足“快”了,且限制因素已经变成了道路限速、限行、堵车……比如现在我要去机场,5万的吉利和500万的宾利几乎可以同时到,那么,有人买吉利、有人买宾利肯定是有原因的——豪车能够让乘客座着舒服,同时也能给车主带来尊贵感和社交优势。
在供给丰饶的时代,各种行业的细分市场都已经很成熟,产品如果不能脱颖而出,就很难生存和发展。
1→2→3的产品规划原则适合产品从0到1(从无到有)阶段——拼功能、拼价格、拼质量。
1→2→3→4的产品规划原则适合产品从1到N(从有到优)阶段——拼个性、拼服务、拼体验、拼品牌等。
总之挖掘需求的核心价值是“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