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臧克家在饭馆吃饭时,曾发生过一件事。 季羡林因为帮忙扶起一个摔在地上的孩子,而被孩子妈妈误以为欺负小孩,还被骂成:“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跟你没完。” 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指责女人蛮不讲理:“是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你怎能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呢?” 女人这才悻悻地走了。 事后,臧克家问季羡林,明明被误解了,为何不还嘴? 臧克家还说,如果换做是他,他肯定要和对方理论的,就是告上法院,也要把道理讲清楚。 季羡林笑着说: “这就是我不还嘴的理由。和一个骂你的人爆粗口,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辩,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我不回嘴,就斩断了这个不好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开口骂人的一方,其实是变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对我来说,不还嘴就是胜利,既然胜利了,为什么还要和她斗气呢?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我们对事件有什么样的认知,决定了我们有怎样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