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舰上为海警的官兵讲了一个多小时,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回答了大家的提问,然后又提供了一对一的心理服务——这是我第一次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咨询,和求助者面对面,膝盖相抵而坐。
空间的压缩也使得时间缩短,心和心的距离一下子便拉得很近。当军人那直率的性格、特有的气质、丰沛的情感、简单的关系……呼啦啦地向我倾泻时,我竟感到有些猝不及防。
今晨想分享的是:在给六七位官兵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几乎都曾说过“我也是”,比如“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我也是很不自信”“我也是淄博的”“我的父母也是没有文化”……
专业心理工作者都知道,这表面看似“套近乎”的三个字,背后却隐含着对我的认同,而作为一个讲者和咨询师,如何获得听者的认同从而激发出对我更多的共鸣,从专业角度讲,需要技术。这种技术叫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
正是在讲课过程中,我自我暴露说自己是从淄博一个偏远的农村到了城市,父母是不识字的农民,从小就不自信……等等,才引发了官兵们的“我也是”。
经验告诉我,他们之所以在听我讲完课后如此迫切地找我咨询,是因为他们无意识里那种不服输的欲望被我激活——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
欲望可以有高低,但没有一个活着的人缺乏欲望;欲望可以被压抑,但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心理工作者完全可以也应该有能力将这种被压抑的欲望给予积极的转化,帮助当事人构建更有利于心理健康、与所处的环境更为适应的防御机制——升华(sublimation)。
透过“我也是”这简单的三个字,让我看到这些年轻的官兵已经把我的经历当成了励志故事,那仿佛是一个丑小鸭的蜕变——他们把过去的我视为现在的自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心理学发现,人们更容易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性别、出身等相近或差不多相同的人为榜样。
我相信自我暴露的力量——自己的暴露定会引发别人更大的暴露。因此不但在讲课时,我在咨询过程中也经常自我暴露。当然,像其它参与性技术一样,目的是为了提升安全感、获得更多信息和发展并巩固咨询关系。
昨天有军官问我:如何才能使得人际关系更为融洽?
尽管这个问题过于宏大,难以三言两语说清楚,但我觉得最可能的操作方法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尝试着自我暴露——沟通和交往时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我们想了解我们对别人的接纳程度,通过评估我们的自我暴露水平就可以做到。我们对别人的接纳越多,就会要求对方对我们暴露的越多、越深。但要注意,无论关系多深、多密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暴露的领域。我们不能因为关系密切或者是情侣、是夫妻,是亲子,就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更不应该随意地侵犯对方不愿意暴露的隐私。否则,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反感,从而导致对我们的接纳性下降。”
以上这段话摘自《社会心理学》,想和这位军官共同学习,并希望通过行动变成搞好人际关系的技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