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后的思考

作者: 沐阳追月 | 来源:发表于2021-11-18 11:22 被阅读0次

前后耗时两个月,终于看完《枢纽:3000的中国》这本书了。

之前没有接触过知识密度和深度都如此大的书,读来很是费劲,中途几度想放弃,所幸坚持了下来。

越是艰涩难懂的书,反而给自己的思考带来了助力。

它带给我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

当一个问题解释不了的时候,就放大格局和视野,从全球范围来看,实在不行,再交给时间。

时间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在一段时间的经历和对经历的思考以后,会让我们不再执着于眼前的视角,从而跳出圈子和局限,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

问题是一个个点,背后是一桩桩事件。

当把一系列的事件联结起来之后,就会呈现出局部的画面。

以我们普通人的精力来说,局部的画面已经是很难求了。即便如此,也会对我们的认知和思考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

正如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说“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还有一个心得是,看书的过程中不要怕不懂,也不要怕弄不明白,给自己时间慢慢来,同时一定要留出一些时间思考。

这里有两层意思:

1、一味地狼吞虎咽,胡吃海塞,只会让别人的思想圈住你的思维,盲目地相信,错误地迷恋,成为别人话语的传声筒。

2,不经过消化和思考的知识,是零散的,碎片的,混乱的。除了大量占据你的脑容量以外,毫无作用。只有经过思考和分析后,整个事件的脉络才会清晰。同时思考的过程和方法,也会融于思考体系中。

我们读书的目的不只是看热闹、过瘾,而是要增长见识和智慧。

与其尽信书,反而不如不读,让自己去经历践行,来得扎实。

做读书笔记,可以在读书和思考之间搭建桥梁。

每天阅读后,留一些时间给自己消化、整理、总结,试着用自己的话去陈述。

当自己能完全说出来时,就代表理解了,明白了。

这样才能嵌入到思考系统中,有利于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事件的发展规律。

相关文章

  • 活了三十年才知道:读书时应该怎样思考?

    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思考,那么我们读书应该怎么思考? 不要告诉我,你读完书后完全不思考。那你不是在看书而是在看字。 读...

  • 读书后的思考

    又是一个加班的夜晚,将近十点才下班,离开公司。回家的路上,看着道路两旁的风景,人行道上步履匆忙的行人,旁边疾驰而去...

  • 读书后的思考

    最近几天一直在读书,主要都是跟写作相关的书籍,这才发现自己离真正的创作者还有很大的距离。 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更...

  • 读书后的思考

    前后耗时两个月,终于看完《枢纽:3000的中国》这本书了。 之前没有接触过知识密度和深度都如此大的书,读来很是费劲...

  • 阅读让人乐于思考

    阅读让我们思考 通过阅读《致青年教师》一书后我不在纠结因为有些书上的内容没有完全读懂,读透,“懂”与“不懂...

  • 【日更】读书后的思考

    你是不是在不懂装懂?是不是在无病呻吟?是不是在欺世盗名? 身边有人完全忽略这些,有人曾经说“你就是个笨蛋,啥都不懂...

  • 《干法》一书后的思考

    本书作者是日本“经营四圣”中唯一健在、且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的稻盛和夫先生,此次不探讨书中的要点精髓,而...

  • 文章的结构

    连续写了2天简书后,开始思考如何用300-500字清晰的表达一个观点,且有人喜欢读,这就涉及到选题、立论和论...

  • 爱情是什么?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爱情是什么呢?我似乎很少去思考这一个问题,而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想了许多许多。 这本书...

  • 在学习之路上一些思考,让爱学习的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最近参与《学习的学问》共读,读完Scalers 老师这本书后,想分享一下在学习之路上一些思考,让爱学习的我们少走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后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fd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