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三岁以前。
很多家长认为,三岁以前他懂个屁。觉得三岁以前根本不用教,三岁前扔给他奶奶管,等他上学的时候我再管他。
这个观念很多的家长常常根深蒂固。
他完全不知道三岁以前,对一个孩子来讲有多么的重要。
事实上,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幼儿园,不是重点小学。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愿不愿意跟他多说话。是否有高质量的陪伴。
是父母愿不愿意用更加丰富的、科学的、肯定的语言方式,帮助孩子去建立足够丰富的大脑神经元连接。
今天读《父母的语言》这本书:
了解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差距的真正原因;
了解早期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可优化孩子大脑的“3T原则”亲子沟通术;
可强化孩子学习能力的语言模式;
当我们每个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差距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孩子上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以后,你会发现说怎么培养的差距这么大呢?
实际上,不可见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在三岁以前。
在每个孩子都非常可爱活泼,在地上蹒跚学步的时候,看起来孩子跟孩子之间没有差距的时候。
其实差距已经逐渐地被拉开了。这是这本书重要的原因。
“他们最大的教养方面的差距不在于态度,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父母和孩子所说的词汇量,居然有3000万字的差距之多。”
那么,还有几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儿童的语言当中平均95%的词汇和父母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你就知道,你看到你的孩子怎么样说话,你就能够反思到你是怎么样说话。
如果父母每天跟孩子说话都不客气,都非常冲,都经常会偶尔蹦出一些粗话来,那么你别指望孩子变得温文尔雅,讲礼貌。
如果父母能够更加注意自己跟孩子说话的这种用词,遣词造句,孩子也会变得不同。
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便是如此。
书中通过众多科学研究得出:
“就是孩子9个月以后,这个学习差异就已经存在了。孩子长到9个月以后,孩子跟孩子之间就已经不一样。”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这个孩子的读写水平将决定着他今后上什么样的大学。小学三年级以后这个差距就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
“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4500万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只有1300万个单词,相差了整整3200万单词。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1116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是525个单词,相差了591个单词。”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
而这3000万词的差别将影响到他学习数学,学习艺术,他的情商,他的沟通能力,他的终身成长的思维,他的自控力。
“父母的语言让这个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非常丰富的大脑神经连接。他到了三岁的时候能够有很强的读写能力,这将决定了他将来在大学里的学术成绩。”
帮助孩子形成与他与他人对话,去了解他人,去建立丰富的神经元连接的这么一个习惯。
当你抱怨孩子没有自控力,抱怨孩子不愿意去努力学习时,你是否有反思,在他小时候跟他是否有高质量的陪伴?你是否有以身作则?是否在不断学习成长,去影响他?
如何去做?
①tune in 共情关注。
②talk more,充分交流,
③take turns,轮流谈话。
④turn it off,把它关了。把电视和手机关了,
接下来有空再分享如何具体做好4T原则。
最后总结: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与孩子沟通3000万词汇。
多用积极的语言,成长型的语言,少用禁词,少说否定,不积极的语言。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需要考证就能上岗的职业。
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多点耐心,少点控制;多点倾听,少点指责;多点陪伴,少点忽视,育儿的路上一定欢乐多多。
你的世界很大,但孩子的世界只有你!!!
《父母的语言》金句:
1. 从本质上来说,大脑发育的核心在于宝宝与一位有爱心、能做出积极回应的成年人之间的互动。
2. 如果父母只顾往孩子的脑袋里塞入简单的单词,装得再多,它们也无法跟大学水平相提并论。
3. 没有强大的执行功能和自制力,单靠“智力”因素孤军奋战是不科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