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儒家的仁政——用中学教育谈仁政

儒家的仁政——用中学教育谈仁政

作者: 走在路上的骁 | 来源:发表于2020-12-15 14:28 被阅读0次

    说起儒家就不得不谈起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儒家是这百余家中较为典型的,也是较为众人认可的一个思想。仁政思想作为儒家学派中一个主要的主张,在接下来很多朝代中都沿用了这种思想。

    仁政是孟子的一种政治主张。主要依赖于‘性善论’。早在春秋时代,孔丘就极大的表述出了‘仁’的思想。《论语》里更是描述了很多‘仁’的理念。比如里仁篇中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提倡君子无时无刻都应该用‘仁’行事、用‘仁’待人。为政以德,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统治措施。但在当时孔子并没有形成一种体系,是含义极其广泛的,阐述了基本精神是‘爱人’。从孔子的在传弟子孟轲眼中,慢慢使儒学中的‘仁’变成了‘仁政’主张。

    孔子的仁主要是伦理学范畴,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仁是怎么来的”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

    孟子主张人先天性善,要秉承‘浩然之气’。

    《孟子》中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见在孟子眼中,人民是多么重要的,正所谓‘民贵君轻’。和孔子不同的地方就是,孟子的理念能够更直接的谈到治国当中,而不只是治人。如果说仁政究竟从何而来?那么就一定要说孟子自己的思想了,孟子的‘仁政’理念和‘王道’有很大的联系。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实行于政治方面,就是不忍人之政,亦即仁政。仁政可以说用到多个角度,经理角度、法律角度、政治领域都有应用。在经济上,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孟子继承了孔子节用爱人的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要不违农时。不违农时与薄税敛是封建农业经济的基本要求,是仁政的重要内容。所以才有了孟子那句话‘不违农时,毂不可食矣’。法律角度更多的是强调减轻严刑,反对株连,提出“罪人不孥”,这一主张贯彻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具有进步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之所以能成为一派主张,就不得不说说在政治领域的重要性。肯定人民有推翻暴君的权力,肯定解民于倒悬的正义战争。但他反对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的非正义战争,指斥“春秋无义战”。对于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频繁地发动战争,攻城略地,他更是痛恨至极,怒骂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帅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综合来说,人民能不能团结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完整和繁荣。一个君主也是只有施行仁政才能更好地使百姓人心合一,进一步做到‘人和’。

    就这样‘仁政’这个话题一直延续到今天。期间经历了多次变法,依旧没有人完全反对‘仁政’理念。孟子的仁政的意义很明确,也很有依据,能够很大的得到认可,故古往今来依旧适用。

    今日的世界,的确没有百家争鸣的春秋那么暴乱,但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应当人皆有之。把‘仁心’带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即使是同学间互帮互助都称得上‘仁’。无论是从对长辈的尊敬还是对他人的平等相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去年习总书记在一个特别节目上讲道:围绕三个角度讨论了为仁政的看法。即从政之日,惟知勤政恤民;从政之道,惟知多修政德;从政之要,惟知民心至上。总书记的话体现出一个领导者对百姓的关心。忘记了百姓,脱离了百姓,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既然水的力量如此庞大,那么为政者就当施仁政、善仁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

    作为当下社会的青年人,今朝的我们应该‘后浪推前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忆往昔,2500余年的思想影响着一代接一代人,影响着一个接一个的朝代。儒家学派的仁政思想还等着我们进一步去传承和发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家的仁政——用中学教育谈仁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lw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