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岛主必赞
学习笔记|竹林七贤(二)

学习笔记|竹林七贤(二)

作者: 陌上闻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4-07-04 06:07 被阅读0次

二、代表人物:阮籍。

1、阮籍生平。

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与当权者若即若离的态度。他年轻时在政治上有济世之志,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庄子和老子。他生活在西魏和西晋交替期间,能够看到官场上的一些黑暗和不公正。但他是文人气质,不能去应对和适应这种形势,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可政治环境又不允许,他的性格又比较谨慎,所以对当权者一般采取若即若离的态度。比如,曹爽召阮籍为参军,但他托病辞官归里。司马氏掌权的时候,他被迫去当了从事中郎。在新帝曹髦的时候,他又被封为关内侯。

整体来说,他对司马氏多有不合作之举。但是有时候也没有办法,为了家族利益还必须得去。他曾经当过步兵校尉,因此后世的人就称他为“阮步兵”。

他平生为人不拘礼法,没有太多的约束,常以自然来傲视礼俗,觉得礼仪这一套太过繁琐,希望顺其自然。比如,在《晋书》里讲到阮籍的一个故事:阮籍的嫂子回家乡探亲,阮籍去送别。当时的人就讽刺他,阮籍说:“礼岂为我设邪!”他特别讨厌礼法之士,即每走一步都要按照礼仪去做的人,他看到这样的礼法之士常给他们白眼。但对他自己比较认可的人,比如嵇康来拜访的时候,他就给以“青眼”(正眼看)。

总之,他讨厌这种礼法,认为道德是自然平淡的,而不是每句话每件事都要套上这种道德约束。他反对这种繁琐的理学,反对虚文。因此,他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对名教的一种抗衡。

他尊礼,但不以繁琐的方式去尊礼。他是一个大孝子,但是他的母亲病逝后,他并没有伤心,反而一直饮酒吃肉。大家就讽刺他。结果他喝完酒吃完肉回到自己的房间后,突然大哭起来并吐了血。有的时候我们的伤心并不是马上就出现的,而是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阮籍不是没有人性的人。他有人性,也尊礼,但那并不是繁文缛节的礼,他认为那些礼法之士都是一些伪君子,所以经常去讽刺他们。

不过阮籍和嵇康不同,他不是那种随便批评他人的人,在政治上比较谨慎,和司马氏也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他在保全自己方面做得很好,活到了54岁。但他的内心其实是痛苦的,据说他经常任性地驾车到处乱逛,也不看路,有路他就走,没路他就停下来在那里痛哭,哭完就回来。

唐朝的王勃在名篇《滕王阁序》里写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这么猖狂的一个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还是会哭,所以说他内心还是很苦闷的,是当时的政治环境让他选择了闭嘴。

2、代表作品:《咏怀诗》82首

(1)表现诗人内心的痛苦、矛盾、寂寞乃至愤懑。

第三十三首: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这首诗写的是一种在动荡不定、变幻无常的社会背景之下形成的哀伤、焦虑、忧愤的心境。

第一首: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的忧思无法排解的心情。

(2)表现诗人为了解除内心的苦恼和矛盾,追求超脱现实、遗世高蹈的情怀。

第八十一首:

昔有神仙者,羡门及松乔。

噏习九阳间,升遐叽云霄。

人生乐长久,百年自言辽。

白日陨隅谷,一夕不再朝。

岂若遗世物,登明遂飘飖。

这首诗表现出了遗世长存的神仙境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虚幻的憧憬,是一种想象,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把它当作与现实对立的一种精神追求。通过这种追求,来表现他们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

(3)表现诗人对黑暗政治的揭露,并暗示时局的动荡不安。

第十二首: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

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

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

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

岂惜终憔悴,咏言著斯章。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司马氏杀名士废齐王曹芳,来控制魏氏大权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4)也有少量表现要求建功立业,情调慷慨激昂的篇章。

第三十九首: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刻画了有志为国安边定远、视死如归的爱国英雄形象。这首诗与曹植的《白马篇》很相似。我们也因之看到正史诗人对建安文学的一种继承。

3、阮籍的诗歌特色。

(1)内容:主要是抒发忧生惧祸、遗世高蹈之情。

(2)写法:比喻、象征、历史、神话典故。

(3)特点:曲折幽深。

原因:

其一是身在乱朝。当时的政治太黑暗了,只能通过这种比喻象征的手法暗示地去写。

其二是他自我的审美倾向。他比较喜欢曲折幽深的审美风格,不喜欢那种太直接的抒发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笔记|竹林七贤(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mv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