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PinkBloodd : Fiona
八月回答知乎问题:“刚毕业就月薪过万,是种怎样的体验”,掏心掏肺答了,赞者寥寥。
才过去两个月,却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毫不犹豫地辞职”这个问题下,添砖加瓦。
2017年仅剩不到十周,我也没想到自己的22岁,过得如此跌宕起伏。
平静海面下有数不尽波澜,陷入“前面到处是山,回头却不是岸”的尴尬境地。
1.
不知道从哪里看过一个数据,刚毕业就能拿到10k及以上月薪的应届生,已经打败90%的同龄人了。
我是那个幸运儿之一。
毕竟五线小城出身、长相需要整容、大学几乎没怎么努力学习过,能拿到这样的offer,感恩戴德。
正式工作之前,做过好几份实习都不喜欢,只觉余生以写字为生,将感想见识倾吐得畅快淋漓,才能获得真正自由。
两年前开始写公众号,收获一些关注和赞赏,一度信心爆棚,也因此获得更大平台入场券。
但当真入了新媒体这行,才知道其中心酸悲苦,不足为外人道。
两年之间,为站稳脚跟,我努力工作,除了睡觉吃饭,总是一整天坐于电脑前,敲敲打打,写过的稿数以百计。
刚开始真是干劲十足,早上6点钟爬起来写稿,或者直到凌晨仍在按要求修改稿件,好像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朝九晚五周末双休?不存在的。
活儿来了必须接,接了才有钱拿。
报酬也在肉眼可见增长,从三位数到四位数到今年的五位数,大学末段,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不用再拿家里的钱。
的确是欣喜过一阵子的,很早以前看别人写,最理想的状态,是将兴趣变成工作,心说:这不就是我吗?
找到了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还有体面薪水,足够一个人过得很好。如此幸运,夫复何求?
但越往前走,越是疲于应付,隐患早已埋下。
2.
翻看今年写的日记,发现一路走来,所思所想皆有迹可寻,内容三句就可以概括:
今天被客户爸爸折磨了。
今天稿子写得不满意。
今天不开心。
我本身是一个自我认同度比较低的人,日记里,诘问、哭诉、消极态度,一个不少。
当一件事翻来覆去反复做,再充满激情,这激情也会被枯燥繁重的工作蚕食得一干二净。
后知后觉才明白,原来,原来我并不是那么喜欢明星、喜欢娱乐八卦、喜欢挖掘人物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原来我对他人的人生毫无兴趣。
连别人下饭抠脚打炮时当消遣的综艺和影视剧,我都必须当工作对待。
有段时间,压力大到几乎是哭着度过的。
情绪崩溃、暴躁易怒。
如果身体上的苦累尚可承受,在由大学生过渡到社会人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最痛苦的血泪经验是:知道自己已经不爱写文章了。
曾经我是个把作文当小说写通宵都丝毫不知疲倦的人啊。
现在,不仅不看书,拖延症也愈加严重。
屏幕空茫一片,脑中空茫一片,感觉身体被掏空。
但努力拼来的有什么资格不珍惜?
每天自我催眠,再忍一下,忍过去就好了。
3.
大学毕业,独自租住在一间小小的公寓里,除了开销变大之外,一切与往常无异。
“当你生活时,什么事也不会发生。环境在变化,人们进进出出,仅此而已。从来不会有开始,日子一天接着一天,无缘无故地。这是一种没有止境的、单调乏味的加法。”
我终于得到了理想的薪资,但生活就是这种状态。
单调乏味、平淡苍白。
刷一刷朋友圈,漂亮姑娘不是出去玩,就是吃吃买买;
文艺青年分享小众歌曲,去电影节看老电影;
醉心于工作的人,卖力转发各种视频物料,为节目和网剧赚吆喝。
他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只能坐在这一方天地,持续输出廉价的、不见得认同的文字。
“人最受不了的,不是吃苦,而是你不知道,你这份苦,吃来为什么。”
七堇年这句话我记了很久,现在终于明白其中意涵。
一开始,以为自己很爱这个职业,满腔热血无处使;
到后来,扯着头发流泪咬牙,即使deadline来临都不想动笔。
如今,对任何事没有任何倾吐的欲望。
终日陷入自我怀疑,不停思考,这份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存款在翻倍,痛苦却与日俱增。
状态开始变得越来越差。
神情呆滞,不想走动。
记忆力下降。
热衷于各种高热量食物,明知吃完会后悔,还是控制不住。
常常不自觉哭起来。
整夜整夜失眠。
对一切失去兴趣。
上网查抑郁症症状,一条条比对,惊出一身冷汗,甚至顺便查了精神病医院,打算熬不过去就看病。
而精神问题反映到身体上,又是新一轮恶性循环。
4.
我一直有个调整情绪的方法,不常用,但很奏效。
意识到长久的沮丧已经影响了身边人,也明白再丧下去太危险,就妄图用这个方法找寻一点活下去的勇气。
那就是看最喜欢的男演员的采访和访谈。
听起来可笑极了,但我总是边看边哭,边哭边想:
人家经历过生死,鬼门关前走一回,那么大的打击都挺过来了,你因为生活里一点芝麻粒大的小事想不开,丢不丢人?
以前想一想哭一哭再睡一觉,心里的伤暂时愈合,第二天洗把脸还能苟活着。
最近请长假足不出户,没白天没黑夜重温他的访谈,但一想到压抑到喘不过气的工作……
对不起,做不到。
如果不辞职,这个坎就没法过去。
那几天还想了很多很多,几乎没怎么睡着,把意向告诉爸妈好友,都劝我冷静冷静再说。
但我明白,这件事不解决掉,我是永远不会开心了。
当辞职邮件发送出去的那一刻,灵魂仿佛出窍,晃晃悠悠升上天,我俯瞰着依旧热闹的人间。
长久以来被禁锢住的身体与心灵,都松快不少。
从那天起,失眠不药而愈。
5.
讲真,只要不胡思乱想钱花光了干嘛去......
辞职后每天都过得无比愉快。
早睡早起;
愿意琢磨怎样才能吃一顿可口丰盛的饭菜;
有大块时间看书看剧,它们不再是负担,又重新变回我赖以生存的小可爱;
实在不想葛优瘫,就收拾妥当,花两三个小时看展、参观博物馆,把没去过的景点都去一遍,赶在高峰期前返回家中;
一周去一次电影院,找口碑最好的看。
不用工作的感觉太爽了,我甚至觉得从前看重的鞋啊包啊化妆品,再也不值一提。
唯一遗憾的是,本应该拿着工资孝敬爸妈,现在却要精打细算每一分钱,花钱总归更束手束脚。
能明白比起钱,我还是更喜欢精神上的富足与自由,这波操作也算不亏吧。
借由此,我想给那些更年轻的,处于迷茫中的朋友赠送几个建议:
1.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行业,立马从兴趣爱好中找,但要笃定把兴趣当成工作,能撑得到五年十年,小有成就那天;
2.如果考研和出国不在选择范围之内,马上去感兴趣的行业找实习,一刻都不要耽搁,千万别蹉跎岁月,大学就是用来不断试错的;
3.如果一份工作做得不开心,已经影响到身体和心情,那么长痛不如短痛,及时止损,钱和身体,后者重要,拖延只会更加消磨意志;
4.像我一样容易进死胡同,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时,先停下来,喘口气。毕竟年轻,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这个时代能获得全然幸福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普通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但“人生一世,迟早二字”,我们都有资格,去追寻心里的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 | 个人转发随意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