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做饭这件事情好像与妈妈紧密相关,到饭点回到家,总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长大点,我们也被分配了家务,比如说扫扫地,收拾并清洗碗筷。再大一些,也开始煮饭,做菜,我们也成了厨房的一员。但此时大多数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亦或是填饱饥饿的肚子,偶尔也会感受到些许的快乐。
后面升学了,需要住校,在家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好像从此做饭做菜的事情也就慢慢淡化了。偶尔回家参与一下,父母还说不需要,等着吃就好。果然刚刚回家是个宝,父母对自己好得不像话,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好直线下降。寒暑假就深有体会,果然时间能增加或是消减彼此的好感。慢慢地,家务事又落到了无所事事的我们的肩上。刚刚开始时,还挺乐意的。但时间一长,内心便生出了不情愿。
小时候总觉得外面的食物尤其是赶集时遇到的那些小吃具有神奇的吸引力,总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时常意犹未尽。相比来说,对于桌上的饭菜,或许天天见,天天吃,因此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不愧是家常便饭,所以就成了很平常的事情。
不得不说,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食物的丰富程度有增无减,而且口味也越来越齐全。以前偶尔需要自己自食其力,随着升学,这样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少了。自己似乎也并不因此而有丝毫的感情波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
初中时,吃的是大锅饭,菜品极少,没得选。经常从家里携带各种拌菜,以便增加学校饭菜的美味程度,偶尔也会怀念家里的美味。到了高中,菜品增了许多,可挑选的菜品也多了许多,也吃得爽快了许多。偶尔还能趁着周末半天的休假和小伙伴到学校外面品尝一下美食,也乐在其中。
果然食物也随着自己的升学而升级,大学不但菜品琳琅满目,口味齐全,还有各种小吃,可以说应有尽有。学校的食堂也增了好多个,偶尔打菜也穿梭于各个食堂,挑选着自己心怡的菜肴。此时外面的食物还是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时不时召唤着自己。偶尔也会和小伙伴外出吃上一两顿,以解心中之念想。
做饭这件事情好像就这样被淡化并且搁浅了。或许曾经有一小段或是很长一段时间,根本就不曾出现过做饭这个念头。后面离开了象牙塔,接触了真正的社会,也不曾把做饭这件事情提上日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好像挺热衷便饭,如点外卖,在外面吃,偶尔工作忙来个泡面等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出于对健康的关注,亦或是对外面食物的喜爱程度有所下降,亦或是对家人的怀恋。偶尔也会怀恋家里面的家常便饭,尤其是其中的一两样。家常便菜从此也有了魔力,让人牵肠挂肚,俗称“妈妈的味道”。然后慢慢地,对外面的菜肴也不再像往昔那般热衷。
渐渐地,也开始准备做饭用的锅碗瓢盆,偶尔也会自己动手制作菜肴。吃着自己做的饭菜,也会生出别样的满足感。由简到繁,也体会到了做饭的快乐,也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人圈烟火气。做饭这件小事也成了家常小事,每日为之,看着热腾腾的饭菜,心中也生出了些许的快意及满足。
面对着这样的美食,街边的小吃美味也不在如往昔那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渐行渐远,才懂得亲人及家的可贵,也开始怀念那个地方的点滴,一蔬一菜也显得弥足珍贵。这种怀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加深,然后自己也开始学着做家常菜,然后乐在其中。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