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笑薇书评营
文章好不好,这两个方面可以帮我们做判断

文章好不好,这两个方面可以帮我们做判断

作者: 素心听花落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15:15 被阅读0次

    “浅浅体”爆红文坛,网友:学会使用回车键,当个诗人很容易。

    最近的网络,被一个颇受争议的“尸字头”诗人刷屏。一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坦言:“粗话体”诗文横空出世,突显诗坛乱象。

    现在的艺术,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因为读者的理解不一样,有争议很正常。

    有人说:现代诗,是柔韧性非常高的文体,好与坏,没有检验的标准,全凭个人解读。

    “浅浅体”的诗,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我看不出来。但是阅读体验不好,是事实。

    粥左罗在《学会写作》里说:写作是作者和读者间的沟通,是为了传达作者的思想。

    作为读者的我,体会不到文字中要传达的意思,我就可以说它不好。

    “什么是好文章?”读者可能在阅读的时候,以自己的情绪做判断。但是,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逻辑。

    首先,好文章会给读者提供新知,创造价值。

    读者阅读,绝大多数时候是为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他们需要从作者的文字中获取原来不了解的知识。

    如果作者表达的都是常识性的、大众都知道的东西,那他们就不必读了。

    新知,也不全是新知识、新认知,它也可以是新方法、新资料、新视角。

    前几天,小娴师姐上稿一篇书评。在这篇书评里,小娴师姐为我们描述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引导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欣赏自己看不懂的艺术。

    看了这篇文章,再看“浅浅体”诗歌,我学会了用一种接纳的心态,去看这件事。就像师姐说的:艺术,不仅是审美,也是审丑。

    其次,好文章的信息量大且密度高

    信息时代,读者的时间都很宝贵。大家都想从一篇文章中尽快看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如果作者提供的信息量不足以支撑起一篇文章,读者很容易放弃阅读。

    而且,从分享的角度来说,信息量不足的内容,意味着价值不够大。

    什么样的文章会让读者认为没有读下去的必要呢?

    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提到一个新概念却不做解释、说了件事情又不交代前因后果、提了个人又不说明是谁……都会让读者处在“猜”的状态中。这样不明不白的阅读体验,是很糟糕的。

    很多人会在自己关于个人成长,或是时间管理的分享中,提到“1000天小树林计划。”这个案例是怎么来的呢?

    高效管理专家张萌在她的《人生效率手册》中提到过她的“1000天小树林计划”,这个计划的成功实施让张萌的人生转向一个新的高度。

    这个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张萌每天早上5点起床,然后到一个远离宿舍、安静的小树林里学习英语演讲。她用这个方法,仅一学期,就让自己的英语成绩从第89名上升到第一名。她也因此开启了她开挂的人生。

    我第一次从一篇文章里看到这个“1000天小树林计划”完全是蒙的。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作者也没有交代。无奈之下,我自己去百度后,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

    虽然我被作者的标题吸引,点开了这篇文章,但是它没有给我提供有用的信息,我也不会认可它的价值。

    还有些作者,写起文章来事无巨细,讲得清清楚楚,每件事都把来龙去脉交代一遍。读者看半天也看不到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没有价值密度的文章,也容易让读者读不下去。

    什么是价值密度?就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篇幅内,比如一分钟、手机一屏,作者能提供的价值。

    价值密度越高,读者获取价值的效率越高。

    现在是一个内容过剩的时代,一篇信息量小、价值密度低的文章,读者不会喜欢。

    一篇文章,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短、平、快就好。结合文章的内容,做到用精炼简洁的话语,完整地说出该说的内容,就再好不过了。

    李笑来说过一句话:“审美常常并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有方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造。”

    作为写作者,我们不能要求读者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我们的文章。但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个写好文章的标准。

    带着为读者提供有意义的内容为目的、抱着真诚与之沟通的心去写作,我们就会写出被读者认可的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章好不好,这两个方面可以帮我们做判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sb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