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年级的历史课,正好学到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对于这个标题,学生们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开始就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这让我看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活力。
等到学完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创始人,思想和影响后,大家惊奇的发现,战国时期的这些思想家,他们的名字里都有个共同的“子”,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学生自己的发现,他们有了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让这节课从历史实现了向语文的跨越,“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春秋时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到春秋末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盛行,人们便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到战国时期,“子”便成为对一般学者的尊称了。
学生听完后,激动的问道:“老师,我们也是学者,能不能给自己也取一个带子的名字呢”?这个提议,让我非常的惊喜,连忙回答道:“当然可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家族的传统,或者可以从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入手,独创一个学派,宣扬自己的治国之策”。
这下子,像是在班里扔了一串鞭炮,大家叽哩哇啦的就开始讨论了,局面有点控制不住,这些刚升入初一的孩子,就像刚出笼子的幼鸟,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和习惯,一说讨论就炸锅,让人头大,便赶紧大声说道:“同学们,讨论结束,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给自己起的新名字”。
要求还没说完,好多的孩子便已经举起了可爱稚嫩的小手,其中一个女孩子说道“智子”,她想要做一个充满智慧的人,起这个名字可以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增长智慧。
多么童真的语言,多么远大的理想,也许是受到了她的感染,其他孩子也纷纷大声喊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名字:“黑子、蓝子、仙子、胖子、微子、才子……”
从他们的喊声里,我听出了他们小小的智慧,这些小孩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有点东西啊,更让人意外的是,有一个调皮的男孩子,竟然给我也赠送了一个新名字,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便开心的问道“请赐名”。
小江同学朗朗说道“老师,您姓杜,应该叫杜子,为了好记,平时也可以称肚子”。这下子,全班一起哄堂大笑,连我也绷不住了,也跟着大笑起来,不得不佩服此子的才气,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我们也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充满趣味性的课堂。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19071/a67416bcd9ff88a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19071/04c98a1aec5dc68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19071/06cdeebf86bcbfc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