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核心素养第一个就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简称“宏微结合”。通过建构认知模型,创设特定情境,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发展学生宏微结合的核心素养。
围绕离子反应的核心概念建构、理解与应用,从具体知识传授到核心建构,遵循基于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通过离子反应认知模型自主建构,通过宏观现象的解释到微观本质的探析,通过宏观现象的微观分析,微观分析寻找宏观证据,通过微观与宏观之间视角切换,提升“宏微结合”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教学主体确立
第一课时,电解质电离。以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实验证实、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模型建构。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会发生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进入微观视角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突破书写离子方程式的难点,建构溶液性质及其变化的思想方法与认知模型。
第三课时,离子反应认知模型的应用,以粗盐提纯和多离子检验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处理除杂问题与离子干扰问题,提升学生“宏微结合”的核心素养。
2.教学实践
2.1教学目标,氢氧化钡与硫酸溶液的微粒,混合后通过现象思考宏微结合,建立认知模型。氢氧化钠与氯化铜进一步构建认知模型。
2.2评价目标与思路。发展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水平,提升学生依据宏观现象预测微观本质,依据微观本质解释宏观现象的能力。通过导电率变化趋势图绘制,诊断发展学生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方法。
2.3教学实践。
诊断已知,探查起点。认识氢氧化钡与硫酸的成分,说出离子关系比和水分子为好。
创建情境,构建模型。解释氢氧化钡加硫酸的现象,分别说出沉淀和酚酞褪色原因。导电性实验,灯泡比较粗糙,导电率变化趋势图可以构建认知模型,同时分析离子结合情况,离子反应的本质。
3.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核心概念,是高中阶段水溶液认知起点,也是发展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性质,使学生认知方式从宏观发展到微观,实现宏微结合转变的重要环节。
3.1创设实验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发生的变化来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而情境创设的依据是在充分诊断学生已有认知。
3.2自主实验探究,建立认知模型
构建认知模型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理解化学现象本质,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围绕核心认知提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3实施多元化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需要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开始的离子认识,通过自主思考、相互评价、巩固认知的方式实现多元化评价。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提问、点评等方式进行表现性与过程性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再结合访谈、纸笔测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自我评价、反思能力不断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