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对孩子言传身教的父母
经常有读者在后台留言求助,说自己孩子一天到晚捧着手机看,眼看开学了,暑假作业一点都没碰,说他还嫌烦,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回答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湖北某校举办过一场作文竞赛,其中一道作文题是《大人的“陋习”》。
阅卷评委说:100多份卷子里,20%以上的孩子都吐槽自己的爸妈爱玩手机——爸爸看新闻玩网游,妈妈逛淘宝,连爷爷奶奶也在手机上玩俄罗斯方块。
作文这样写道:
“别人都说我是爸妈的掌上明珠,我看手机才是。别人家都有二胎,我爸妈不用,因为他们的“二胎”是手机。”
孩子的话语很天真,但反应的事实,对父母来说却如当头喝棒。
当孩子沉迷于手机,爱手机胜过爱学习、爱生命时,当家长的是否检讨过,是谁把手机交到了孩子手里?是谁长年累月给孩子做示范?
几乎每一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手机成瘾的家长。
董卿曾说: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还记得那位2010年,火爆全网的重庆“棒棒”冉光辉吗?
十一年前的照片中,他嘴里叼着一根烟,一手扛着沉重的货物,一手牵着自己刚刚学会走路的儿子。
配文是:肩上扛着的是家庭,嘴上叼着的是自己,手上牵着的是未来。
十年后,他靠着体力劳动,实现从棚户区租房到市中心买房,终于让一家人在这个奋斗多年的城市扎了根。
而这一切,不是凭空得来。
重庆的很多“棒棒”,没活时喜欢聚在一起打牌消遣时间,但冉师傅不。
批发市场关门后,他要么回家,要么去其它地方找活干。
每天的固定花销只有21元,两包烟加一碗面。
他对自己抠门,但只要跟儿子学习相关的花销,他不会有任何犹豫。
在长期的言传身教下,儿子明白,只有学习才是自己的真正出路。
他立志考上好大学,早日赚钱养家,让爸爸早点退休。
冉俊超已读初一,性格外向、活泼,是班长也是历史课代表,成绩名列前茅。
他说:“我爸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他凭的是自己的力气挣到的钱,棒棒并不是一种可以被别人取笑的职业。”
孩子是一潭纯净的碧水,清晰倒映着父母的样子。
孩子的习惯就是父母的习惯,教育归根到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育自己!
优秀的孩子并不是天赐的,而是父母用心血与智慧耐心浇灌出来的。
学霸也从来都不是天生的,通过后天的努力,每一位孩子都有学霸的潜力。
但是这种后天的努力,不仅需要孩子自己,父母和家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好的家庭,往往是培养学霸的温床!
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做个别人家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家庭教育里,深藏着孩子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