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生病,一生病生活节奏全乱了。主要是提不起精气神。发烧的这几日来整个人懒洋洋,啥都不想做。我知道,这时候需要给自己来一剂鸡汤。
不知道你爱不爱看励志成功学之类的书,我倒是挺喜欢。特别是我迷茫百无聊赖时,刺激一下自己,执行力立马出来。
一、我一贯喜欢正能量的东西
每每读完鸡汤文,我总能热血沸腾,感觉自己都可以直接去打仗。这种感觉很爽,身上的七病八痛瞬间没有。每每读到那些心有戚戚焉的励志语录,整个人都有要拍桌子的冲动,“对对,就是这样,我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终于找到伯乐。
二、鸡汤文比专业书有意思
专业书大多深奥晦涩,最近在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我啃了一个礼拜还没啃完,纯干货太累,快啃不下去。手头这本鸡汤书,我三天读完,还是一口气读完还想再读一遍的那种。这种能找到共鸣的感觉专业书比不了。
三、鸡汤文读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读鸡汤文,如果只是停留的在一些语句上,那还需提高读书能力。鸡汤文多是观点型文章。在看的时候,我先看标题,这个标题属于什么类型,号召性、反问型、博取眼球型等等;然后对于这个观点作者如何论证,摆事实还是讲道理,文章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看完列出人家写得好的地方感慨一下,我还需努力。
接下去罗列部分我看到的大实话:
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一忙,也不伤感了也不八卦了也不花痴了。平静的脸上无怒无喜,看过去只隐隐约约地写了一个“滚”字。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努力状态多维持哪怕三个月,你就根本不会为自己的生活迷茫,也不会为自己赚不到钱而困惑,更不会觉得别人努力有什么可励志的,因为你自己就是个励志故事啊!
社会很现实,30岁之后的人生更现实。混好了,当年忘恩负义的白眼狼都会回来找你;混不好,你身边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年龄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生活品质的关键,行动力才是。
看得见的叫差距,看不见的更是差距;意识到的是差距,意识不到的更是差距。所谓看不见和意识不到的,其实就是思维方式的差距吧。
他们努力为自己、为家人、为孩子奋斗又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样子,特别美,又特别感人。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习惯了闻香识人,但总有一刻让你觉得,有些人,无论他们穿的什么衣服,背的什么包,打扮得怎么样,学历高不高,你就想把他请上最好的座位,献上一杯热茶,认真得听一听他的生活和故事。
因为他们的故事,不装,真实;
让你觉得心里踏实,又久久难忘;
他们的成绩并不斐然,故事也并没多励志;
但就是让你感慨万千,想为他们真心鼓掌。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穷鬼,那你就会一辈子都穷下去。
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带上“穷”的标签,他就很难再去翻身,因为他骨子里就觉得自己可能永远都赚不到钱,永远都会这么穷。
读读别人的故事,再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下自己的想法,你会发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事,哪儿还算个什么事啊!
你要用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地走到牛人当中去,拉近和牛人之间的距离。当你觉得自己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时候,你才能成为真正的牛人。
人最怕的不是没有理想,是自己没有还嘲笑别人异想天开。
人最怕的不是不够努力,而是自己根本没努力,还老觉得别人的成功都是特例,觉得社会和他人对你太不好,所以自己成功不了。
。。。。。。
大实话太多,不一一举例。看到这些,是否觉得作者说的头头是道,总能击中你的小心脏。我当时也是这个感觉。
那之后呢?
看完鸡汤之后,你除了内心澎湃,还做了些什么?
如果只是一切如常,第二天还是按了闹钟继续睡,脑子里想了很久的计划还是没有实施,给自己立的目标还是没跨出第一步,那么鸡汤只是鸡汤,喝完随尿走了,对你根本没什么用。
的确,也真的没有谁看了一两篇鸡汤文就成为人生赢家的。因为凭着一腔热血,自己却不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鸡汤后的执行力,才是最重要的。
热情,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有;而能力,需要我们去磨砺和积淀。
思考、执行、坚持、自律,做任何事这4点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