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5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5

作者: 蕙心紈质 | 来源:发表于2022-03-19 15:55 被阅读0次

《存在与虚无》

导言  对存在的探索

五、本体论证明

本体论——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的第二个基本论域,某种意义上它定义了何为“基本”、“根据”。

意识自带关闭程序,但还有个更隐蔽的程度——超现象。因为发现了意识存在的超现象性,所以不必把超现象性给予现象的存在。

正是这种超现象性要求现象的存在有超现象性。有一种不是从反思的我思,而是从感知者反思前的存在获得“本体论证明”。这也是本小节的讨论问题。

任何意识都是对某物的意识,一定是有对象的。

对某物有所意识,就是面对着一个非意识的、具体而充实的在场。

一个人也能对不在场有所意识。但这个不在场最终是作为在场来显现。

意识是一种实在的主观性,印象只是主观的充实物。

既然人们不顾一切要使现象的存在依赖于意识,那么对象与意识的区别就是由于它的不在场,而不是由于它的在场,应该由于它的虚无,而不是由于它的充实。

欲望之所以无穷尽是因为它不是指向存在,而是指向虚无。

真正客观化的意向是空洞的,它的目标超出了当下的主观显现,而是无限的显现系列的总体。

对象的存在是纯粹的非存在。它被定义为一种缺陷,这是一种会自己回避,原则上不会被给出以不断流逝的形象显现出来的东西。

可非存在,怎么能成为存在的基础呢?

这种不在场的、被期待的主观的东西如何由此而变成客观的呢?我们所期望的快乐,所害怕的痛苦,从这个事实中获得某种超越性。

但这种内在性中的超越性并没有使我们脱离主观的东西。

显现中的每一个都已经单独成为一个超越的存在,它是一个存在的充实,而不是一种欠缺,是一个在场而不是一个不在场。

客观的东西绝不会出自主观的东西,超越的东西不会出自内在性,存在也不会出自非存在。

意识是对某物的意识,这意味着超越性是意识的构成结构,意识生来就是被一个不是自身的存在支撑着。

意识是对某物的意识,是指意识的存在只体现在对某物、即对某个超越的存在的揭示性直观上。进行揭示的直观意味着有某种被揭示的东西存在。

能称为主观性的东西,就是对意识的意识。

绝对的主观性只能面对一个被揭示的东西才能成立,内在性只能在对一个超越的东西的把握中定义。

意识在其存在中暗指非意识、超现象的存在。

纯粹的显象达到了充实的存在。存在无处不在。

意识只要求显现者的存在不仅因为它显现而存在。为意识而存在的超现象存在本身是自在。

相关文章

  •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5

    《存在与虚无》 导言 对存在的探索 五、本体论证明 本体论——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的第二个基本论域,某...

  •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1

    为什么选择读《存在与虚无》? 为什么会有常常听到那么多的声音“唉”、“没意思”、“无意义”……? 究竟是内心的耗竭...

  •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2

    《存在与虚无》 导言 对存在的探索 二、存在的现象和现象的存在 标题中“存在”即“主体”,“现象”即客体。位置的改...

  •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3

    《存在与虚无》 导言 对存在的探索 三、反思前的我思和感知的存在 反思前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还是很多很多不同阶段,不...

  •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6

    《存在与虚无》 第一卷 虚无的问题 第一章 否定的起源 一、考问 渐入佳境,开始深入骨髓,探索——存在的内部。 ...

  •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8

    《存在与虚无》 第一卷 虚无的问题 第一章 否定的起源 三、虚无的辩证法概念 前一小节的最后给我们留了几个问题——...

  •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4

    《存在与虚无》 导言 对存在的探索 四、被感知物的存在 被感知物——感知者——意识,这是认识本体论的基础,是所有显...

  •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7

    《存在与虚无》 第一卷 虚无的问题 第一章 否定的起源 二、否定 否定是判断的一种性质,虚无可能是来源于否定的...

  •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9

    《存在与虚无》 第一卷 虚无的问题 第一章 否定的起源 四、虚无的现象学概念 海德格尔的虚无理论: 1.存在和非存...

  • 读《存在与虚无》笔记11

    《存在与虚无》 第一卷 虚无的问题 第一章 否定的起源 五、虚无的起源 (后半部分) 在焦虑中,自由面对他本身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存在与虚无》笔记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zg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