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学生作品《树叶发了个朋友圈》颖瑶 摄这算是我上得比较得意的一课,评论区有人夸我:“脑洞开得真大!”
哈哈,让树叶发个朋友圈,这点子纯属灵机一动,但孩子们确实热情高涨,作品呈现形式别出心裁,练习目标也基本达成,我挺满意的。
这一课是《变写生画为装饰画》(岭南版《美术》四年级)的热身课,通过一个小练习,让孩子们了解装饰语言,用点线面和装饰色彩将一片树叶变出8种不同的样子,和原图一起,集齐9张图片,模仿朋友圈九宫格的排版,发一个“朋友圈”。
作业纸上的排版尽量接近朋友圈的真实模样,有微信头像、九张图片、点赞区、评论区等。搞笑的是当一位同学把“宋老师”放在评论区并给出“A++”等级后,几乎全班都把我放到点赞区和评论区,我顺势而为,说:“我们今天的作业批改就在评论区完成,不过,A++不是随便给的,在投影仪上先展示,大家认为可以评A++才能把等级补到评论区。”
这一节课的练习重点不是造型,所以建议孩子们选择特别简单的树叶当原型,比如四叶草、枫叶、银杏叶、榕树叶等,造型简单易于复制,当他们画出九个空白方格时,两、三分钟就能画完九片树叶原型,然后留出最中间的一片当原图,用老师示范的方法进行装饰。有的以弧线为主,有的以网格为主,有的粗线搭配细线,大花纹配小圆点等;叶子的颜色突破常规的绿色,有各种渐变,有冷暖搭配,有同色系柔和对比等。装饰手法的重点就是图案纹样和色彩,孩子们的作品基本上围绕这两点完成。
美术课上,老师的示范不可能那么全面,所以,过程性评价很重要,在他们创作时选择典型作业在投影仪上简要点评,让他们从同伴身上学习方法,或者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我们学校提倡“同伴互学”的意义。
随着微信的普及,许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微信帐号,他们浏览朋友圈甚至也会发朋友圈,朋友圈是他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将创意美术活动中附着在他们最熟悉的形式里,能催生一种奇妙的效果,好像玩着玩着,就把学习任务给完成了。这也是“玩美课堂”寓学于玩的宗旨。
2018年6月上这一课时的朋友圈,转眼已经6年 学生作品《树叶发了个朋友圈》颖瑶 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