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5438d25...简友广场
🌈《瑜伽师地论》笔记三

🌈《瑜伽师地论》笔记三

作者: 兰昌育 | 来源:发表于2021-09-18 13:53 被阅读0次

          (六)你的人生是善得的吗?

        “云何自圆满,为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先说什么是恶得人身,有些人修外道法的可以抢别人的身体。比如DS法,那是犯杀戒的。要生在有圣人的地方,六根暇满,又有正法住世,能生净信,更没有恶业障碍,头脑用于正知正见上,这叫“善得人身”。

        生于圣处:你投身下来的地方,有很多修行人,有大智慧的善知识很多。

        生下来没有缺陷,个性不愚笨,能看得懂修行的经典。

        (七)正出家该如何

        实际上无所谓正法、像法、末法就是你到“了知有能力证”,认为自己这一生非证道不可,这叫“正法众生”。

      “随转随顺教授教诫”:“教” :教你;“授”:传授给你。

      “法住随转”:能够按照所教授的去做。

        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施主

        善法的欲一天一天要增加,厌离心也要发起,世间法要一天一天要厌离,你这是37道品四正勤的道理。善行善思维是成佛功德的根本。以正法行,以净信行,“应如是学”。

        出家以后人像住在半空中一样空旷。一个声闻众,学佛出家的人,舍掉妻子眷属,一切金银财宝等,于善法行中精进修学,就是“正舍家法”,到法王家,不是世界的烦恼之家。出家以后,勤修正法,要这样才是生善法欲。

        出家不是贪舒服,出家要“劳策”(用最苦的劳役工作鞭策自己),以苦行为师,这叫“正出家”。

        “不敬师尊,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所以为人师很难,教育是不能随便的。

        只要用心,也是很容易看的,买一本书不看,对不起书呀。如果说没有时间看,你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我能看那么多?因为我很勤劳,我要求道呀,为求正法故,生命都要舍,哪里没有时间,哪里没有精神,都是在原谅自己,自己想想看对不对?(记下来提醒自己)

        修行是要转第八阿赖意识的种子,实际的根根转了,才是真修行。戒律的重点在“意”,表面上的修行没有用,

          (八)饮食是个大问题

          饮食要知量:

        打坐腿容易发麻,是肠胃不清之故,血液不干净,所以发麻,百病皆从饮食来。

        《百丈丛林清规》二十条,其中一条是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饮食要知量也是修行第一步。

      “谓比如是守诸根已,以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食于所食。然食所食,为身安住,为暂支持,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逸而住,如是名为于食知量。”

        什么是“食知量”?修行第一步要守根门,六根不放逸,吃东西要有头脑,要以正思维来选择饮食。众生没有成佛以前,每个人体质不同,病不同,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吃我应该吃的食物。身体四大本来是假的,可是我们未修成以前还要住在这个肉体中,所以要补充照顾它,慢一点死慢点倒下去。

      机器靠能源,肉身靠饮食,戒律要我们饮食时要有一个观念,作吃药观,像吃药一样,使这个身体暂时活着,是为了免除饥渴而饮食,保留住身体性命才能修梵行。为了断一切烦恼,为了修清净的梵行,是烦恼“当不更生”,不再生烦恼了,保身体无病,得安稳快乐,而不去犯罪,也不犯贱,起心动念都要清净,这才是“于食知量”。

        听了这些道理要记得啊,看了佛经不记得是罪过。我说话也要花力气的,我的身体也是暂住在这里,多跟你们讲一分钟,我的生命体力也多消耗一分钟,你要对得起你自己,也要对得起别人啊。

          (九)醒梦一如的人

        “云和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出家后,戒律规定,睡时右胁而卧要作光明想,观太阳日轮,身睡而心没睡,很清明,这才是修“悎寤瑜伽” 。而这与饮食相关,过午不食,则不容易昏沉。

        会不会因睡眠不够而有问题呢?不会的,没有一个修行人,因睡不够而死的,修行要断除五盖,就是财、色、名、食、睡,睡眠也是一种盖,修“悎寤瑜伽”就是为了要断除睡眠。

      声闻地的行者,白天应该经常经行宴坐,而经行与打坐的时间要相等,夜里也是这样修。到了中夜,把脚洗好,右腿在下,左腿在上伸直,心中观日轮住光明想。

        “正念正知,思维起想,于夜后分,速疾悎寤,经行宴坐,二种威仪,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如是名为初夜后夜常勤修习瑜伽。”这叫做修行,这才是真为修道而出家。“从顺障法”,一是把障碍转过来,变成通顺无障碍,像一堆书本很乱,把他们顺一顺,意思就是把他们整理好。

            (十)修行人最需注意的是

      戒律与修行是如此重要,佛告诉我们,声闻地有三种戒性。“一受持戒性”,这些戒律上的心念的行为,即心理行为。其实我们一切凡夫起心动念的心理行为都与戒有关,尤其是一个学佛的人,心理行为要先转,这叫做接受忆持戒性。“二出离戒性”,就是跳出三件。“三修习戒性”,慢慢练习,转成善根而修成佛。

        别解脱戒是一个特别的戒,一个本来的普通人,现在穿了如来衣,出离了世间,所以叫做别解脱戒。守护修别解脱戒,意思是为了快速出离世间,这也就是“出离戒”。

        别解脱戒是一种增上戒,增上缘,使你起心动念起善行,依戒而行,念念不敢乱来,而都学善法之学,能很快的成就。这样你心就在转了,心转了自然得定,虽不谈定,定就在其中了。有了定,自然得慧,所以这里虽不谈定慧,而只谈戒,你守好戒,定慧就自然而得。

        为什么出家?出家可以跳出三界之苦缚,离苦得涅槃之乐,所以能得一切苦境的解脱,毕竟跳出三界。

        要想真离苦得乐跳出三界,只有用增上戒,增上就是加工,有加工就快了。以增上戒做前锋部队,然后才能跳出三件界,所以说别解脱戒就是出离三界之戒律。

        真正受了戒的人是真懂得戒,自己心里动一点小错误念头,就知道害怕因果,怕犯大罪。

        为什么要受戒、守戒、修戒呢?就是要转这个业根,也就是属于种性地的内容。

        以大乘菩萨来讲,只要守好一个戒律,包括六度等都在内了。心行戒律圆满才是真修行人。

        有十种因缘是亏损的,那样就不是修行人。①不是发自真心去受戒,而是为了出家当住持、当当家等原因去受戒的;②整天昏头昏脑的在昏沉中;③心态散乱,东想西想,偶尔有一下清静,多半都在散乱中或发脾气,贪、嗔、痴、慢、疑一起来;④任性:也就是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说这是解脱。做人做事马马虎虎。有人虽在佛学院学习,但是放逸又懈怠,满口佛话,一脸佛气,其实是是是而非糊里糊涂。如果经常任性马虎,那根本不要谈戒了,对于戒行已经有所亏损了;⑤发邪愿:比如有的人想修神通,能十八变,把卫生纸一变可以成钞票,然后盖个大禅堂……⑥不规规矩矩的做人,不规规矩矩守戒;⑦不是净命活着的,比如有些出家人挂牌算命,看相看风水,这不是净命而是邪命。除非是在家或出家大菩萨可以作为方便外,其他修行人都不可以。 邪命活着就是净命的亏损;⑧空是一边,有也是一边,不落空就落有,结果落入二边了,空也空不了,有也有不来,堕二边已经是过错了,我们凡夫甚至有堕三边四边的;⑨真要修行,真要了生死,跳出三界的,心没有发起的话就是犯戒;⑩所受的戒都没有守,整个戒都没有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瑜伽师地论》笔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be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