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李广封侯虽有意,奈何现实总无情(五)

李广封侯虽有意,奈何现实总无情(五)

作者: 柏折不挠 | 来源:发表于2020-07-26 13:08 被阅读0次

本文共篇,此为最后一篇:

                              结语

        李广一生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最终难以封侯,令人唏嘘。他私下也曾与星象家王朔谈过原因,难道是命中注定吗?王朔让他反思是否曾有过悔恨的事。李广说,他以前做陇西太守时,羌人反,李广诱降八百余人,后同日杀之。王朔叹道,自古以来祸莫大于杀降,这就是为什么不得封侯的原因。

汉武帝

        有人说,最后一战,分明就是卫青有意为之,但卫青也是受汉武帝命令。那么是汉武帝故意排挤李广吗?从《史记》中看,也并非如此。武帝即位后,左右以为李广是名将,就立刻召回身边做未央卫尉。李广龙城之战后被贬为庶人,后又提拔为右北平太守,而李广借机杀害霸陵尉,报私仇,最终武帝也没有追究,因此,汉武帝对李广还是欣赏的。而且历次对匈奴之战,李广也都有参与,虽然几乎每次战役都是配合主力作战,但我们从职位比他还低的校尉都能因功封侯来看,李广一次次错失了良机。如果说汉武帝对李广有偏见,那么李广的儿子李敢却因功封侯。由此,我们再分析一下,李广是否真的具备大将之才。从他的前半生来看,处于文景帝时,国家对匈奴处于守势,所以虽然李广在边境做过数十年多个地方的太守,并没有经历什么较大规模的战事。而且他所防守的边城,匈奴都不敢侵犯,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他防御能力更强的结论呢?就像《三国志》中评诸葛亮,在治国方面“可谓识治之良才”,而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再与当时名将卫青与霍去病相比较,卫青长于战略作战,可指挥大兵团作战,而霍去病,更像是利刃,善于长途奔袭,歼灭战,从而实现战略目标,而李广每次都有战败的原因,未必就是巧合。另一方面,后世人多文学家慨叹李广难封,而少兵家对其有溢美之词,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再者,汉朝封侯的规矩就是军功,斩敌将以及虏首数。从司马迁《史记》记载,凡封侯的将军,他都会记下斩敌首多少多少,例如第一次正面与匈奴交战,四路军,只有卫青那一路斩敌七百而封最低的侯爵“关内侯”。而对于李广,却几乎找不到这样的记述。所以,李广一直没有达到这一硬指标。

李广图片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虽说是以成败论英雄,但是封侯真的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吗?“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依然回响在我们的耳畔,李广并没有被历史所遗忘。我更欣赏戚继光将军的一句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也以此送李广将军。

参考文献:

1.《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2. 《史记·李将军列传》

3. 铲史官公众号 八十一回大汉牛人之李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广封侯虽有意,奈何现实总无情(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bz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