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的多少,代表着一个城市由小到大的过程。
不大不小的三线城市,曾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如今,只能翻阅有据可查的资料了。
土生土长的吉林市人,没查看档案馆现存的资料前,还真不知道,这座依山傍水的江边小城,竟然,城门经历了几次三番的增长。
从3个,到8个,再到10个城门。
这三个数字,是自1671年吉林市建城开始,到1930年,这259年之间,吉林城的城门的数量变化。
1671年始建,1673年建成的吉林城,当时的确很小。小到绕城一周,也不过是区区7华里零180步。
由于南临松花江,整个吉林城其余的东、西、北三面,是由8尺高的松树圆木木墙围成的城廓,当时只在东、西、北三个方向,各开了一个门。也就是说,当时的吉林城只有3个城门。
当1726年把存在了53年的“木寨水都”的松木木墙拆除,改建为土墙后,城门的数量仍然是3个,分布在东、西、北三个方向。
直到1867年,吉林城将土城墙,改建成“杈垛”的城墙后,城门的数量才由之前的3个,增加到了8个。
“杈垛”就是在原土墙的基础上,墙顶增砌了3尺高的青砖。
8个城门,由东经北至西,分布在半包围的城墙之间,分别是东莱门、朝阳门、巴尔虎门、北极门、致和门、德胜门、福绥门和迎恩门。
这8个城门名称的由来,也很有意义。
1,东莱门。因此城门居于城廓的最东边,故以“东”定名没啥问题。“莱”,田废生草谓之莱。把“莱”字翻译过来,就是杂草丛生的荒郊野外。因为当时的吉林城东面的大片土地,本来就是属于杂草丛生的荒郊野外,所以,把这个居于吉林城的最东边,紧邻荒芜人烟的城门定名为“东莱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时东莱门的位置,就在现在的江城广场附近。
2,朝阳门。因城门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城门楼被初升的太阳首先照射到而得名。又因此城门建在东面城廓,所以,也称“大东门”。虽然城门早已拆掉,但因大东门而起的地名,今天仍在沿用。
3,巴尔虎门。也叫巴虎门,巴尔虎是内蒙古的一个旗的名字。因在吉林筑城和屯田的过程中,得到过巴尔虎籍1000名披甲和2000名附丁的援助。为纪念这3000名巴尔虎籍的披甲和附丁,在开发吉林的过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所以将吉林城北的山岭,命名为巴虎岭。同时,因巴尔虎旗在吉林城北的方向,所以将建在吉林城东北处的这座城门冶名为“巴尔虎门”。巴虎门的位置就在今天的“观音古刹北侧。
4,北极门。因位于吉林城的最北端,且受“天上有北极星,地球有北极”的启发,而定名北极门。位置在巴虎门西北,致和门立交桥以东。
5,致和门。位置于今天的清真美食街附近。清朝初期,致和门一带为回族的集中居住地,吉林将军府为体现与回族之间的团结,特别将此处的城门,命名为致和门。
6,德胜门。位置就在今天的德胜门附近。因门外的北山根儿一带,就是清军所设的校军场(训练场)。兵丁的训练、出征、归营均经过此门,为讨彩头,取名德胜门。
7,福绥门。位置在今天的水门洞子。“福绥”,有祝颂、和平、安好的意思。
8,迎恩门。曾经也因在吉林城的最西端,故也叫西门,也就现在的临江门。只因为清朝的两位皇帝康熙和乾隆,东巡到吉林城时,都是打此门入城,所以,将西门改为“迎恩门”。
那10座城门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另外两个城门分别是“新开门”和“北新开门”。这两座城门都是清末以后开辟的城门。
“新开门”于1909年开在“东莱门”和“大东门”之间的位置,也就在北京路与南京街交叉口附近(老公安局)。
“北新开门”于1930年开在“大东门”和“巴虎门”之间的位置,原位置就在观音古刹的东北方向。
现如今,虽然这些城门早已有名无实,但沿袭旧习,人们在生活中还是仍然惯用并接受这些称谓,以保持对历史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