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去世已15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去世在2002年的腊月,享年86岁。
父亲幼年丧父,12岁便离家去县城饭馆学徒,由于吃苦耐劳,憨厚实在,深得掌柜的喜爱,父亲每日勤学苦练,厨艺日臻精湛,掌柜生意兴隆,顾客络绎不绝。
1938年,日本入侵中原,饭店倒闭,掌柜给些盘缠,父亲扒上火车,来到西安。
父亲凭借自己的手艺,经几年的打拼,在西安觅得上海银行厨师一职,随后回去将自己的母亲、弟弟、妹妹接到西安,1944年迎取了我的母亲,至此成家立业。
父亲炒得一手好菜,在圈内小有名气,每逢友人家里的红白喜事相邀主厨,父亲就通宵达旦,无论贫富,一视同仁,亲力亲为,不计报酬。
父亲高大健硕,爱好武术。来西安后遂拜太极一代宗师——郑锡爵为师,每天下班习武不辍,常年与师兄、师弟切磋武艺,武功日渐精湛,其‘’一指禅‘’之功令当年的文革造反派们闻风丧胆,一时传为佳话。
但也应了那句俗话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头的椽子先烂,后来父亲被关进了牛棚。
还记得去牛棚给父亲送烟的情景,当见到多日未见的父亲时,还未上小学的我百感交集,走出牛棚的大门,遂泪水涟涟。父亲目送我慈爱的微笑至今仍历历在目。
听母亲说我出生时大雪纷飞,父亲当时被下放到农场工作,听到我出生的消息后,急忙请假获准后,冒着鹅毛大雪骑着自行车,驮着粮食,走了一夜山路,夜遇野狼,父亲机智果敢,与狼周旋,躲过了狼的袭击,历尽艰辛,天亮回到家时,鞋底已磨穿。
父亲总是尽己之力扶弱济贫。上世纪60年代粮食紧张,老家来了亲戚,虽然我们兄弟姐妹多,但父母亲对上门求助者,总是尽力相助。
我幼年时记得父亲在机关食堂上班,每天下班时,我总盼望父亲早点回来陪伴我,父亲对我钟爱有加,虽然子多家贫,但父亲对我的爱从不缺席。
在我成长过程中,父亲给了我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尽管父亲只读了几年私塾,但他好学上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他厨艺精湛,在单位有口皆碑;他习武多年,勤奋不辍,直至被后人尊为‘’西安和式太极拳八大金刚之一‘’。
父亲即使在文革时被关押期间,面对看管人员对老工程师的欺压暴行,在非常时期,他挺身相助,不顾个人安危,使狱友免遭皮肉之苦。他虽武艺高强,但从不恃强凌弱,而是扶弱济贫。
父亲一生刚直不阿,厨艺精湛,武艺高强,侠肝义胆 。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今天是父亲节,谨以此文怀念长眠在白鹿原上、鲸鱼沟畔的父亲,愿他老人家和母亲一同安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