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到功成名就,或者说一个穷人出家的孩子,他想要得到功名利禄,想要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无疑,最好的出路就是科举,但是同时科举又是十分残酷的,有的人终其一生也只是落得一个童声的称号,所以一旦在他们的学习生涯当中松懈下来,就是亲自将这些机会白白的送走,所以不在那个时代生活的人,可能是真的无法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残酷性。但是现在我们同样也有“科举”,那就是中招与高考,现在每一个人都要受到教育,而到最后往往决定你出路的就是高考,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作为现在的读书人,与古时候的那些读书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又在于哪里呢?
孟子之前就曾经说过,有天爵者,有人爵者,而这个天爵指的也就是仁义忠信、仁义礼智、四端等,而孟子也就认为,这也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当然也是值得被尊重的,而人爵指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爵位,就像士大夫,公卿大夫这样的官位,都是皇帝,也就是人赋予我们的,也是被世俗所认可的绝味,而古之人就是要修养他们的天爵,不断的修炼他们的天爵,之后,天爵修道了,那么人爵也就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来了,但是今之人他们修养天觉是来获取人爵的,也就是他们是为了人爵,被世俗认可的爵位而修炼天爵,而他们一旦获得到了人爵,也就会丢弃了他们的天爵,不仅是孟子,我们也会觉得这样做实在是太糊涂了,因为如果他们丢弃了他们的天爵,那么最终他们的人爵一定会丧失。
那么现在我们都已经很好的理解了天爵与人爵了,所以古之人,他们是先修炼的天爵,将天爵扩而充之,而人爵也就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而今之人就是修炼天爵,为了得到人爵得到了人爵,也就不再修炼天爵了,那么,天爵与人爵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根据我们这篇文章的逻辑,那就是如果修炼好了天爵,那么就会拥有人爵,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是不是的,我们想一下孔子,孔子他一直走在无止境的修炼天爵的路上,他也一定是我们这些后辈当中修天爵修的最好的,那么,难道孔子就得到了人脚吗?其实是没有的,他周游列国14载,却终究是没有得到人爵只有那么一小段的高光时刻,所以说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些,其实是应然的,也就是应该会得到被世俗认可的爵位,但是实然却并不是这样,因为我们总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再比如记孔子之后的各朝各代的读书人,有的朝代胜,有的朝代兴,而有的朝代衰,而读书人在那些衰的时代,未必就会发挥的很好,所以我们一定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那么照这么来说,我们就不应该修炼天爵了,但是求仁得仁又有何怨呢?就算我们不修炼天爵,得到了人爵却又有何意义?
那么,当下的读书人又与以前的古之人与精致人有何不同呢?今天的读书人大多都不是修天决,而是求人爵的,而我们现在所学习的也就是学问知识,正是学统,而古之人呢?他们修的其实也就是道统,其实在我眼中,我是认为道统是比血统更为重要的,因为倒筒才是我们人们的那个本,也就是四端仁义礼智我们需要将它扩而充之,将我们的可能性显现出来,这也是我们人活着的意义之所在。
所以我们的当下到底面临着什么问题呢?我们反而把更重要的道统所丢弃了,使很多学生都遗忘掉了我们人之为人,而原本就拥有的那个可能性,虽然他还在,但是他却被遮蔽的十分的深,以至于无论多亮的光都无法照耀到那颗本心,现在很多人学习你仅仅只是为了考得一个高分,考上一个好大学,就认为自己将来会有一个十分好的出路,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很多人考上了大学以后都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如何去走,他们的人生没有一个方向,毫无目的。就算之后你到了一家很好的公司,有了前有了一个完整的婚姻以及事业,你有很多钱,以及你再也不需要为你的本能而发愁,但是在本能满足之上,你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因为你同时也不知道你接下来的路该如何去走了,也就是唯分数论代理我们人类的结果,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说唯一分数论就是错的,它确实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是在文峰数论之上的就是我们那颗本心,所以作为人,一定要将你的那颗本心扩而充之,你的人生才会真正的充实充盈起来,每天有意义的活着,不会感到光阴会虚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