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孟子,孔子等人是儒家的圣贤,是君子,那么该如何成为君子呢?君子要具备什么呢?孟子也曾经解答过这个问题。
孟子经常说,性本善,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善的,那世间为什么还有小人和君子之分呢?其实是因为小人养的是小者,那小者是什么呢?孟子就说小者,就是尺寸之肤也就是口腹之欲,是从本能层去满足自己,那么养其大者的大者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指的是孟子所说的本性,四端,也就是性本善的那个仁义礼智。所以小人之所以成为小人,是因为他放弃了养本性,养那个在人体内最重要的东西而去追求,尺寸之夫去追求本能层的口腹之欲。
而公都子也问了同样的问题,他问大家都是人,有的是君子,有的是小人,为什么呢?那么孟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孟子说跟从他的大体的人是成为君子的人,而跟从他的小体的人就是小人,这里的大体指的是内心本性,要遵从四端,去扩而充之的心。而这里的小体指的也是上面一样的口腹之欲,还有在这个文段中孟子指的是顺着耳目,所以在这个文段中,大体被小体所遮蔽,也就是顺着耳目本性被其遮蔽,而在孟子看来,该怎么才能成为大人呢?在孟子看来,成为君子需要先扩充本性,扩充4端,不被外界的耳目和口腹之欲所遮蔽和影响,不要因小失大。
其实古代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官,那么还为什么要管那个人是君子或是小人呢?其实这就是人爵和天爵之间的关系了,天爵指的是人生下来便拥有的本性,就是四端就是善的,是拥有仁义礼智的,人爵指的是人间赐予你的爵位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说白了就是功名利禄。而孟子说古代的人只要修其天觉,人爵就自然而然就有了,但是在孟子那个时期,在春秋战国的时期,修其天爵是为了得到人爵,但是如果一个人得到了人,绝以后就会不再修炼他的天爵,不再扩而充之他的4端,最后4端也会慢慢被蒙蔽,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天爵,只要得到了人爵自然而然也就有了,但是天爵没有得到人,学也会慢慢失去。
但是这时候就会出现了一个问题,孔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孔子的天爵非常高,他一生都在扩而充之自己的4端,一生都在修炼。按照孟子的说法,他应该早就得到自己的人爵了,早就得到官位了,那他为什么没有得到呢?其实是因为孟子所说的是应然,如果天爵很高的话,人爵应该就能得到,这是人的设想,顺着这个道理,而孔子没有得到是因然,因为那个时代的问题,导致他没有得到,但是孔子曾说求仁得仁,有何怨?孔子注重的是天爵而不是人爵,这也就是天爵极高的境界。这是古代,那现在又会怎么样呢?
今天的读书人和以前的读书人有什么不一样呢?以前的读书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古之人,古之人是修炼天爵,人爵自然而然就来了,另一种人是精致人,也就是孟子那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就是修其天爵,为了得到人爵,而得到人爵以后就放弃了天爵。那今天的人是什么样呢?今天的人大多数都是不修天爵,只求人爵,就是只求学问,只求知识,只求科技,只背东西,然后为了考试,为了得有一个好工作,然后娶妻生子。可以说古代的人,修炼的和注重的都是道德都是道统,而今天的人修的都是学统,注重的是知识。所以今天的人就有一个矛盾,就是本性与知识之间的矛盾,还有道统与学统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就慢慢的丢失了道统,不注重本性,只注重知识,只注重人爵。
而在儒家的三统中,道统是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如果你失去了道统,那么学统就是一个空壳,他没有本质,没有目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注重道统。道统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