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的几本书里都强调,由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认可转移到关照内心、观察自已、提升自我上来,不再纠结于外在对自己的影响,自然情绪和思维会“境由心转”,没有了负面情绪的干扰,自己会变得平和、宁静,外在会更美好,人生之路会少很多羁绊、更加顺畅。
都说“小隐隐于山,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真正的大智慧是在喧嚣中淡然处之、守住一份心灵净土,安然自在。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摆脱不了红尘俗世,就必须学会宁静致远、修身修心。
内心稳定了,看外界的一切便与以往不同。我看见周围景色宜人,原不曾在意的树、石、山、水等都色彩斑斓;我看见车水马龙不再烦心,烟火气里带着生命的蓬勃;我看见同事美丽可爱,轻快的脚步里有着青春的气息……
我看见路上行人脸上的笑颜、心中的兴奋,我看见大家的坚持、努力的精神;我看见话语的温柔、内里的关切……感动于眼里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内心觉察到的种种,感恩于世界加诸于自己的善意和正能量。
很想把自己得到的善意和正能量传播出去,首先就是让别人感觉到“被看见”。那是曾经自己苦苦寻求的“被看见”,不在于是否认同,偶而忽视也不要紧,最可怕的是彻底无视。工作中的“灯下黑”是无视,亲密关系中的看不见更让人难以忍受。没有回应,人活着的意义就不存在了。要消除什么,忽略最好。
无视别人的付出、无视别人的改变,无视别人的努力,觉得那么做是天经地义,就“应该”。然后仿佛那些并不存在,哪怕人是天天见,所作所为就发生在眼皮子底下,却恍若无物、无人、无事,ta们被视为空气、透明人。这种赤裸裸被无视的感觉太让人崩溃,只愿有个反应有个态度就好,或赞同或反对,起码证明自己是存在的,所做一切是有意义的。
尽管在读书过程中,把寻求别人对自己的“看见”已经看得不重要,只要内心里有自己且相信自己有价值就好,即使时时关注于当下,但偶尔想起来还是很痛很痛,多年的疙瘩就算解开也已留有深深的痕迹,无法恢复原状。被雨淋过就想给别人撑把伞,不想别人被自己无视,与自己一样心理不平衡,因此,在生活、中会时时留意。
不再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稍稍关注一下别人的言行,便可判断哪些需要入自己眼、进自己心,并给予适当反馈,而不仅仅只是出于礼貌和自己的修养。
讲课时,单位小姑娘帮着自己放ppt,结束后单独道声谢;开会时有服务员给自己加水,微微欠身轻轻说句谢谢。下属汇报工作,知道有难度,先口头表扬其的尽心;同事帮忙工作,在领导面前予以真诚夸赞;对有病痛的熟人表示真切慰问;有事情你帮我,我更会尽力帮你;家人的付出也时时用言语或行动或物质,表现出自己的欣赏、感激;每天对熟悉的人说一句“今天画的妆很精神呀”“衣服颜色很适合你呀”“发型改变人立马不一样了”等等。
虽然有时听起来是客套话,但不会过分热情,只表明自己己了然别人的行动。我“看见”了别人身上发生的这些事,ta们也希望周围的人对自己有所反应,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示意,换位思考加同理心和共情应是如此,我不吝啬对她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不做圣母,只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与己有关的人和事上用心。反应也是一种很自然的行为,不刻意不做作、不迎合不谄媚。一切并不难做,难的是发现的眼睛、善意的表达和长期的坚持……是想不想、愿不愿的问题。
由外及内、再由内及外。当自己的心态发生转折后,自己“看见”了自己,自己也“看见”了他人。这是一种内心与自己的联接,然后自己又与外界联接、外界映照于内心形成一个正向的环,慢慢运转。
希望温馨世间少些复杂难懂,企盼心中没有纷扰,永远简单宁静。
感激遇见、感恩生命、感谢有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