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三毛
一
1943年3月26日,三毛出生在重庆黄角桠,本名陈懋平。
“懋”是她家谱上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为她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父亲希望世界和平,没有战争。
可是三毛从来都写不好“懋”,于是她去掉这个字,给自己改名为“陈平”,那年她三岁。
幼儿时期的三毛就对书本和文字表现除了浓厚的兴趣,她幼儿不识字,却可以在书房里坐一天。
初中时期,三毛严重偏科,数学最好也不过五十分。但是后来她发现小考的题目都是课后出现的课,于是她把这些题背了下来,连续考了六次一百分。老师却怀疑她作弊,给她出了一些很难的题并且书本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三毛不会, 老师把三毛叫上讲台,用毛笔沾满墨汁,在三毛的眼眶上画了两个大圈,墨汁像黑色的眼泪,顺着眼眶流了下来,流到三毛眼睛里,也浸到她的心里。
讲台下的学生大笑,老师还让三毛去操场走了一圈。
从那之后,三毛害怕上学,拒绝上学。她爱上了一处坟地,因为那里安静,除了死人什么也没有。
三毛辍学在家里,同时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庆幸的是,三毛的父母没有逼迫她去上学,父亲承担了为她传授知识的担子,为她的文学道路做了铺垫。
后来,三毛遇到了她的恩师顾福生,她跟着顾福生学习了两个月的素描放弃了挣扎,顾福生了解她的情况,让她尝试写作,三毛的《惑》经顾福生投递在《现代文学》发表,三毛文学的种子由此萌发。
也因为尝试了绘画的色彩,三毛自卑和自闭的心慢慢打开。好事总是连续的,三毛收到了文化学院创办人张其昀的亲笔回信:“陈同学,立刻来校报道注册。”于是三毛成为了文化学院的选读生,三毛的人生再次有了改变。
二
三毛也在进去文化学院开始了她人生的第一次恋爱,那年她十九岁,喜欢上了戏剧系才子梁光明,三毛和梁光明相恋三年,最后因为三毛的逼婚分手,三毛希望和他结婚,但是他始终没有想好和三毛结婚。就这样,三毛来到了西班牙。
来到西班牙,三毛进入了马德里大学的哲学系,24岁的三毛遇到了18岁的荷西,有了那个叫做撒哈拉的爱情。
18岁的荷西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大男孩,他对三毛一见钟情,却遭到了三毛的拒绝。三毛的是是受过伤的,破碎的,她不敢去爱,所以,她见到荷西第一眼很平静。
荷西说:“Echo,你等我六年,我有四年大学要念,还有两年兵役要服,六年一过,我就娶你。”
于是,他在三毛的世界里消失了六年,这其中,或许三毛已经忘记荷西的话,或许她只是当做是那个十八岁男孩一时冲动许下的承诺
1968与荷西分别。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返回台湾,任教于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
冬,三毛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六年后,荷西真的出现了,但是三毛的心已经破碎不堪。
那个黄昏,荷西带三毛走进了他的房间,看到墙壁上贴满了三毛的放大的黑白照片,三毛问荷西一个六年都没有联系的人怎么会有她生活的点点滴滴,荷西解释说每次三毛寄照片给徐伯伯的时候自己都会去照相馆偷偷翻拍。眼前的女子沉默了,她面前的男人居然如此深爱她。
三
大胡子荷西是个浪漫的人。
“我一生的愿望就是有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 钱养活你,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 你的心碎了没关系,这儿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我和你交换 我想过了,除非你和我结婚,不然我的心永远也减轻不了这份痛楚。我们夏天结婚好吗?”
三毛对于那个叫撒哈拉的地方有着很深的执念,像是她前世的故事,于是,她一个人踏上了那个叫撒哈拉的地方。
荷西也跟随她来到了撒哈拉,在这片沙漠,他们相恋,结婚,最后生离死别。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里面写了很多关于她和三毛婚后生活的点点滴滴,三毛是个好客热情的人,邻居的女人经常来家里借东西,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感觉她们需要的东西三毛就一定要借给她们,但是三毛有两个东西是不会借的,那就是自己的牙刷和自己的荷西。
三毛和荷西经常开车出去,荷西还送给了三毛一个特别的新婚礼物,一个完整的牛头骨。
撒哈拉有很多习俗和三毛的生活格格不入,但是她还是融入他们的生活。
在撒哈拉的生活是三毛人生中一段很幸福的时光,她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爱人。本该是幸福生活的来临,三毛又一次收到了打击。
荷西去世了,在一次潜水事故中离开人间。荷西一生两个挚爱,一个三毛,一个大海。他把感情留给三毛,把身体留给海洋。
对于荷西的死,三毛已经有预感。
1979年9月30日,中国人过“中秋节”的第二天,在英国伦敦,半夜1点钟,房门被敲响,三毛警觉到一定是荷西发生了什么事,三毛不管来通知的英国太太要她保持镇静的请求,连声喊到:“荷西死了?”你是不是来告诉我荷西死了?这位太太如实秉告:他们正在寻找荷西的尸体。
荷西的骤然离去摧毁了三毛的整个身心,虽然荷西死后她独自生活多年,可也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地受着悲痛与相思的折磨。一部《梦里花多知多少》,三毛敞开心扉,向我们娓娓低叹着她的伤,她的痛,她的绝望和哀伤。
“荷西,我替你再度整理了一下满瓶的鲜花,血也似的深红的玫瑰,留给你,过几日也是枯残,而我,要回中国去了,荷西,这是怎么回事,一瞬间花落人亡,荷西,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不是真的,一切都只是噩梦。”
“结婚以前,在塞哥维亚的雪地里,已经换过了心,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相思,像虫一样的慢慢啃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人。我渴了,倦了,也困了。荷西,那么让我靠在你身边。再没有眼泪,再没有恸哭,我只是要靠着你,一如过去的年年月月。”
“荷西在婚后的第六年离开了这个世界,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不告别。”
四
很多人对于三毛的故事,都停留在她和荷西的爱情,还有她传奇的死亡。
那个有着金子的心的男人,填补了三毛心里的空缺和情感的空白,如果没有梁光明的放手,三毛不会一个人去遥远的马德里,她或许成为洗手作羹的女人,守着丈夫和孩子,一辈子安安稳稳,不会漂泊,因为那个时候的三毛追求安定;如果没有未婚夫婚前心脏病发猝死,她不会等来深爱他的荷西;如果没有荷西的死亡,她不会安抚心灵四处行走,走遍万水千山。
“你问我追求什么, 我想我追求的是认识自己的生命。
我相信这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燃烧。”
他们都是她故事的积淀,之间的任何一个环节改变,都不会成就今天的三毛和流浪文学的故事。
八十年代,三毛的作品成为很多人的枕边书,她风靡了台湾和大陆。
三毛十分爱过,I985年,三毛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五
三毛死了,年仅48岁的她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去荷西的世界寻找他了。
其实,三毛的死到今天依然是一个传奇,她为什么选择用死亡勒死自己?三毛那个注重外表的人又怎么会穿着睡衣死亡?最重要的是面对危险即使是自己为之也会有很多痕迹,三毛身上却没有一点挣扎的痕迹?三毛的死亡是留给人们的秘,但是传奇的人物从来都不是正常的死亡。
三毛的母亲回忆说三毛在临死前给她打电话告诉她,床周围有很多小天使围着她,她告诉三毛不要乱想,好好睡觉,结果第二天三毛已经离开这个世界。
三毛是个传奇而美丽的女子,她从沙漠走开,剪一段红尘,携带一缕清风,邀请明月相伴,写下自己的人生故事。她死亡的时候正是一个女人最有韵味的中年,人们永远见不到老年的三毛,每个人心里停留的都是那个高高大大,中分长发的女人,她坚毅,她刚强,她才华横溢,又弱小无助。
岁月流逝,不败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