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坤的关注并不多,只是很喜欢他的几部作品。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他,总会想到《像雾像雨又像风》里倔强的修表匠陈子坤,想到《金粉世家》里的纨绔子弟金燕西和《云水谣》里深情款款的陈秋水。
对他的再次关注是因为今年春节档的电影《侍神令》,电影集齐了我喜欢的卡司——周迅和陈坤。想起数年前读的陈坤的那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就找了出来再次翻阅的一遍。
这本书以陈坤带着十几名大学生志愿者徒步行走西藏的故事为主线,中间穿插着讲述了作者几十年的成长经历,有亲情与友情,有家庭与事业,也有名利与信仰。
当年的“顶流”陈坤在某个时刻突然“颓”了,找不到生活的动力,看不到未来的方向,于是,他选择暂别娱乐圈,做一次找寻自我的“归途”之旅。
几年前在书店看到封面上陈坤那坚定的眼神,毅然就买了下来。书中的文辞并不优美,倒好像是一个寻常人在絮絮诉说着一些平常事。我总觉得书中所讲的一切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而并不像一般名人传记那样让人生出一些传奇感。
陈坤的叙述视角是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来回穿插的。如果说此次行走西藏是本初子午线,那么对过往的回忆则是一条条的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随着四季的变迁,走入作者纷繁的生活历程。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能感觉好像作者就在身边,和我们一起边走边聊天。他沿着记忆的痕迹边走边回忆,边写边深思,发现自己,找寻希望。
生活如戏,我们在为之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会有特定的剧情。有些时候,我们逃脱不了那些既定的情节。就如陈坤,他不仅是公众人物,还是儿子、父亲、兄长。
每个人就这样带着多重的身份,在世间进行着数十年的行走。有的人一直往前,却从来没有回头看一下自己走过的脚印。
在突如其来的名利或猝不及防的打击之下,很多人选择了纸醉金迷或一蹶不振,就好像鸦片侵蚀一个人的精神一样,愈陷愈深。有的人却深陷在过往中,无法继续前行。
我们都在被现实裹挟着,深陷于柴米油盐,挣扎于酸甜苦乐。生活已然很难了,如何有力量去拨开那些突如其来的迷雾呢?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有一段话:“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能拯救的自己的最终还是自己。上帝造物是如此巧妙,为人类前行之路铺满坎坷,却又悄悄把消除坎坷的办法放在背后,就等着你转身的时候给你惊喜。
陈坤在事业的巅峰时刻选择了适时的平静,用一次行走为过去和未来找到了现实的连接点。人生的行走就是一次次地问询过去,一次次地和自己对话,人总是在与内心的对话中获得力量
史铁生是在多年的生活和回忆中才写出《我与地坛》的,期间不知道回忆了多少往事,更不知道他和自己对话过多少次,才有了那些参悟生死的语句。既然无法向命运讨还公道,就只能自我救赎。
在读《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时,在听陈坤讲自己和那些大学生志愿者的事情,我总是想起老曹,想起前几年他和那些刚进大学的孩子们的事情。很多故事都很相似,就连纠葛的感情也很相似。
不知道病榻上的老曹现在有没有在回想着过去的事情,也说不出安慰的话语,送他一句书中的话吧:没有人能替你承受,也没有人拿的走你的坚强。希望老曹能从中有所启发,早日康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