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

作者: 尊儒崇道 | 来源:发表于2021-06-16 17:23 被阅读0次

    要想把握道德经的要旨,首先就必须搞清楚道、无、有、天地、自然、万物、德、圣人,这几个主要核心概念,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其次,必须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研究道德经的基础和前提。

    “道”,第一章已经明确“道可道,非常道”,那我们该怎样更确切的描述、理解“道”呢?

    因为“道”是天地的运行法则,是全面综合普适通用的,即所谓的自然规律,是无法全面用言语描述的。就像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科学家,物理学家的“道”在哲学家、生物学家们看来就不是什么“道”,反之亦然。

    “道”既是天地运行法则之自然规律的全集,也是生化自然规律之母,我们能见之相,行之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却不可即,就似“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那么天地是如何产生的呢?

    道之动,天地生。道之用或道之动的结果而为道之相,道之相即为天地。道生天地,天地即是道之相,道之相即是道之德,因此天地就是德,德就是天地。天地的运行法则就是道,天地的运行状态、过程和结果就是德。

    探究道,就是探究天地的运行法则;

    效法道,就是效法天地的运行法则。

    一阴(无)一阳(有)之谓道,有无相生,即阴阳相合,而生天地万物。道之一体两面之谓“无”、“有”。

    无生天地,天地亦即自然规律;天地化道而为德,德化道而为天地,故天地即道之相;(无,名天地之始)。

    有无相生而为万物,万物亦即自然现象;(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母”,非常形象,暗含“有无相生”(阴阳合方可生之)而为万物,相生,即共同而生,对应天地仅仅是“无”而生之)。

    可以用人本身举例来方便这几个基础概念关系的理解:

    一个完整的人就相当于“道”;

    这个人的精神世界就相当于“无”

    这个人的身体就相当于“有”;

    他的信仰就是“自然”;

    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是他的“天地”;

    他所做的事情(所作所为)及其结果就是“万物”;

    他的为人处世,即做人的原则、做事的规矩,就是“自然规律”;

    如果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很正(能够服从信仰),那么他的人生对社会就会有事功、贡献,就是有“德”;

    所谓的“圣人”,就是得“道”、有“道”、行“道”之人。

    显然,这些做人的原则、做事的规矩一定是服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即他的“天地”)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天地的。我们经常听到的说某某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根本上也就是他秉持的三观打开了“市场”,也是蛮有道理的。

    圣人效法天地,核心也就是学习这个人的做人的原则、做事的规矩,就是学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根本的是信仰的传承。所谓文明,其核心就是信仰之传承。归根结底,如果人类都无法延续生存,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传承乃是人类的终极使命,而信仰乃是人类灵魂的载体,文明传承之根本亦即信仰之传承。从这个角度而言,“法”(人法地,地法天...)也有传承的意思。

    理清楚这些基本的概念,道德经的文旨脉络就会更加清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为“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rf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