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学校食堂的满头是二两一个,有时候吃不了浪费掉。一天,我在食堂提出打半份菜,打菜的阿姨说不好卖,没有这个规矩。一半就可以了,为何不行了?正好分管后勤的刘校长也在食堂吃饭,我报告他,请他解决。于是学校食堂的馒头改为一两一个,不够吃的人可以买两个三个,米饭分为几个等级,按需所买,菜也可以打半份。刘校长是个善于节约的好校长。
之后在食堂吃饭似乎都很香。一次同事看我打了四份菜,很羡慕,原来可以打半份菜,之后他也学习我好多菜都打半份。有一次,乡下亲戚来学校,我在食堂招待,吃完饭后,他总结说,都说你们教师精明,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敢相信。我们从未想过买半份饭,想的是分量大和足。
我们的书记每次去吃饭的时间很靠后,食堂专门留几样菜等书记来了再上,我摸索到这个规律,踩准时间跟在书记后面,每次菜打得数量足,温度还适宜胃子。因为卖菜阿姨给书记的分量多,我跟在后面,她不好意思不与书记一样分量。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我们学校教工宿舍有一百多户人家,退休教师居多,虽然退休金很高,但吃吃算算过日子的习惯一直保留,巧媳妇们精打细算,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主打两个字——节约。
今年年初,我参加跟团旅游,团里十几个人,来自不同的县区,各自向不同的旅行社报名付款。玩了五天,人头熟了,八卦心重的人,开始挨个打听实付的费用,问下来差异少则几百元,多则一千多元。有对从县城来的教师夫妇,团费最低。被细究,原因是他们提前了半年付费,夫妇二人共省团费约三千元。
前几天,那位男老师和我微信聊天说,下一站将去卢森堡和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二月份就和旅行社签订合同,付了定金,出发日选在学校放暑假前半个月。这次夫妇二人省了一万多元。
我夸他们夫妻生财有道,要向他们学习,他说,说没啥诀窍:早计划早付定金,淡季出行,你完全可以做到的。我想了想说:恐怕不行,因为提前四个月,不确定性太多,到时万一时间上和其他要事有冲突,去不了,定金被烧掉,损失很大。他说:退休了,时间可以自己掌控,违约的风险概率极低。
时下聚会喝酒吃饭,不再拼酒而是随意,不再为摆阔而过度点菜。平时吃菜只吃时令菜,只不过时间推后一些,返璞归真。驴友们精打细算,淡季出行、掌控风险。这些都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退休后的小老百姓没有办法开源,那么节流是个好办法,在确保生活质量、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用心节流不失为一种大智慧。节约是一种美德,是岁月缱绻,是言近旨远。个人要节约,国家更需要节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