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非首发,首发于《炎黄文化》2023年5期。
萧兵(1933年11月-2022年9月)先生原名邵宜健,福建福州人。当代著名学者,享誉海内外的楚辞研究专家、神话学专家、文化学专家。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会调查所人类学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创会会长,1988年1月至2001年1月,任淮阴(现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我的印象中,萧兵先生是一位精神矍铄、善谈健谈、思维敏捷,永远不老的人,似乎他会长长久久地活在我们身边。2022年9月24日,惊闻先生仙逝,从此再也无缘他的年轻态、他的幽默风趣、他的指导教诲。作为他的学生和后来的同事,不禁忆起向他求学和与他交往的一些往事。
坎坷一生终有成
萧先生1933年11月11日生于福建福州,生父郭天行在福州、重庆、厦门、香港等地海关任高级职员,后经商,1962年在港逝世。他从小被送给一个书香门第(邵姓)为后,接受一些旧式教育。1949年前,在福建格致中学读书。1949年10月,考入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学习。1950年9月,在二十九军文化工作训练队受部队文艺工作训练,后来到厦门海军司令部和连队担任文化见习教员。1952年9月,考入华东军区师范部中文系学习,期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旁听。开始业余创作,研究中国古典小说和诗歌。1954至1956年《红楼梦》问题讨论时发表《贾政》《鸳鸯》等文,1957年3月号《文艺月报》发表《宋江论》。1958年因对“肃反”有异议而被划为右派,开除军籍、团籍,送淮阴农村监督劳动。在劳动中,因边劳动边看书而不慎被铡草刀切掉左手四个手指。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1962年初到淮阴市文化局、剧团、文联工作。1965年在淮阴市运输公司劳动,继续从事学习研究,尤其是楚辞研究。
1978年至1980年,全国各大杂志,特别是高校学报发表了萧先生的楚辞神话研究论文100多篇,赢得了天下无刊不萧兵的美誉。萧先生的成就,引起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淮阴师范学院前身,以下简称淮阴师专)时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希权(上级任命文本用字,档案填写用“泉”字)的注意,她竭力邀请萧先生来淮阴师专工作。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时任《淮阴师专学报》主编的程中原在“创办《淮阴师专学报》的回顾”一文回忆道:萧兵开出“天价”:一要学校出钱让他办一个刊物,二要学校给他一套住房。校领导有魄力,特事特办,答应他的“狂妄”要求。1980年5月,萧先生调淮阴师专任教,并编辑《活页文史丛刊》(文史资料考据杂志),一个人编辑出版“一条龙”服务了十年之久。
自此直至仙逝,萧先生如鱼得水,笔耕不辍,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36部,其中楚辞研究著作7部,《老子的文化解读》等传统经典文化解读5部,神话学、艺术学等研究著作有24部,为中国楚辞学、神话学、文化学、美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请称我青年学者
20世纪初的一个夏日,天气很闷热,我在图书馆和萧先生偶遇,看到他一如既往地风风火火在复印资料,他喜欢把复印的资料剪裁后贴到稿纸上,大量留有空白,写下自己的感想,粘贴内容就是引文,当时非常科学。他已过花甲之年,我为了客气说萧老师好,我应该称您为中青年学者,他立即否定我,要把中字去掉,说“我是青年学者”。其心态真的年轻。我一直以为萧先生可以活过百岁,可是他生命的时钟定格在89岁。
当时我和她夫人一起办校报,我们谈话就少了一些拘谨,多了一些随意。我经常向他约稿,他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为校报撰写稿子。由于萧先生没有科班的“学位序列”,获得过“全国总工会自学读书积极分子”荣誉称号,所以我请教他如何自学,他让我去看《文史哲》1984年第一期发表的《三十年自学生涯》一文。
从图书馆复印这篇文章来,我认真阅读后果然收获良多。文章写道:“我是个顽固派,坚决主张初小要备点古文,念点旧诗,甚至做点文言文。小脑袋的机械记忆、形象效应能力比大人强得多,付出一点拧耳朵的代价,换来一些中国知识分子非掌握不可的基本功,还是算得来的。”这些话,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性。
美是给人以愉悦
1985年,我作为一名学生,选修了萧先生的美学课,现在很多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但是关于什么是美却记忆犹新,因为萧先生对美的定义生动形象、便于记忆。
萧先生当时已经年过半百,但看上去特别年轻,他的声音又有磁力,如果“百家讲坛”栏目当时开播,他一定是受欢迎的人之一。他说,美就是给人以愉悦。你看到年轻漂亮的女同学是不是想多看几眼?当时他刚第二次结婚不久,毫不顾忌地说起他和比他小20岁的新婚妻子互相欣赏的名言:“我爱她年轻貌丑,她爱我年老有才”。我记得了女人年轻就是美,男人只要有才华年老也是帅。
退休后,萧先生住南京,每次回校他必到我办公室来坐坐。每次必谈他的“老虎”(老虎是他和妻子周老师的儿子,他在《淮安日报》发表过一篇题为“夺回星期天”的文章中,有“五十五生下一个爬地虎”的内容),他非常喜欢这只老虎,我认为已达到溺爱的程度了;其次谈他的“国税”“地方税”(在他的家庭里,他的工资、奖金交给夫人管理,我们戏称之为“国税”,他的稿费自己使用,我们戏称之为“地方税”)。
文章要有音韵美
因工作关系,我可比一般读者先读到萧先生的赐稿。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萧先生的稿子多是手写,用蓝色笔写,红色笔修改。有一次我仔细研究萧先生的手稿,发现有些句子不改也可以完整表达意思,我就请教他,为什么修改。他和我说,你读一下,修改后是不是很悦耳?我读一下修改前后,果然修改后节奏感好,很悦耳。
我在写《周恩来的改稿艺术》一文时,也就周恩来修改大型歌舞《东方红》的导演脚本由三个字改为四个字,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分析,此论文后来发表在《编辑学刊》上,此点小小的心得就得益于萧先生的指点。
遇到搞不清楚的字词,我会习惯性地拿起电话,请教萧先生,他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厌其烦地给我解释。有一次他告诉我,下放在淮阴县(现淮阴区)农村时,他没事干的时候喜欢背《新华字典》,难怪他对每一个字词掌握得这么准确。
坚定一个方向研究
我有时觉得自己研究方向很茫然,萧先生建议我,选中一个方向并坚定一个方向研究研究下去,在研究时一是要掌握大量的资料,学会记笔记;二是要有备注,要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发现别人未发现过的问题,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最为重要,他形象地说:“你比别人高一个帽头,别人嫉妒你,你比别人高十个帽头,别人仰视你。”
我后来决定从学习周恩来新闻思想做起,每天坚持学习一点,经过20年的努力,于202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恩来新闻纪事》一书,70多万字,我也因此被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发展为理事。
快节奏时代,人们静下心来读书难,智能手机的普及,影响人们系统习知,凭其获取知识自然趋碎片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以为重温大家如萧兵先生的“坚定一个方向”的谆谆教诲,很有意义。
任职人大不简单
我在校报工作期间,得到萧先生的帮助极大,到党委统战部工作,萧先生同样鼎力支持我的工作。2021年,淮阴师范学院党委统战部申报江苏省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有几位担任过市厅级领导的党外人士风采需要写简介,做过淮阴市政协副主席的周本淳先生、季家修先生都已仙逝,只能我来执笔。为了行文风格的统一,做过淮阴市人大副主任萧兵先生和市政协副主席谭中行先生的简历也由我写。我请萧先生将人大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简要写一下,很快就通过手机短信给予回复:
任市人大副主任期间,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任省人大代表,对省、市工作提出意见,受到重视和鼓励。早期市人大只有2、3个副主任时,参与市公检法工作的监督和视察。后分管科、教、文、卫,很早就提出企业人员开发产品也是科研;教育应德智体美劳并重,并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地区一级应有自己发表文艺成果的阵地;医生不该收红包等,受到重视。
此时,离先生离世只有一年时间。萧先生写的简介简洁而不简单,我一字不改地采用了。后来学校获批省同心教育实践基地,萧先生是作了贡献的。
泪落淮河冷,高山仰先生。最后一次见到萧先生是在程中原先生藏书捐赠校图书馆的仪式后。我们只是简单交流,留下了先生的手机号码。如今萧先生驾鹤西归,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落字为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