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被一阵急躁的对话声吵醒。
“操,XX昨天一点多睡的,开着灯,我一点多才睡着”
“昨晚我都睡一觉醒了,XX还在背政治”
“我还好,昨天晚上睡的挺好”
……
XX是我舍友,昨天晚上背政治到一点多,早晨起来说:“昨天晚上做梦都是在做政治题。”今天是2018年考研初试的第一天,这几天宿舍里笼罩着一股极力轻松却又心照不宣的紧张感。早晨他们出门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种送壮士出征的悲壮感。大概是因为在这场考研厮杀中,我提前做了逃兵,看兄弟上战场,心里有些许愧疚。
从昨晚还在突击背政治就能知道大家并没有复习到有信心考400+。我们宿舍四个人考研,L大三刚开学就报了个考研辅导班,29800,投入还是挺大的;J一直是踏实勤奋的孩子,将近一年,每天都是不到7点起床,每天我们都不知道早晨他什么时候离开宿舍的;P是暑假回来也就是9月才开始复习,前期在宿舍里玩半天学半天,到快考试了才去自习室学习,大概是缘分,在自习室里找到了女朋友;C也是9月开始复习的,每天不是最早走,但是是最晚一个回来,临近考试,老是紧张,感觉脑子一团浆糊,完全不够用了。
离考研最近的也最重要的考试大概就是高考了。考研之于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没人管了,大家的节奏也不那么同步了,就像我的四位舍友,虽然都考研,但是步调并不一致。高考是各科老师天天在身边喊:多考一分就是一操场人。爸妈虽然不说,但是你睡多晚他们陪你睡多晚,临近考试,那种关切又急切的眼神让你知道你必须努力。而考研则完全不同,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没有了爸妈的无微不至。这已经成了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
现在越来越觉得,人生虽然时时处处都存在竞争,但最持久、最强大、最困难的竞争是自己与自己的竞争。首先你需要不断检视自己,看对自己哪块不满意;然后下定决心去改变,这其中最困难的是坚持,在最困难部分中最难的是开始的时候不能放弃。这就像常说的“飞轮效应”,开始时使轮子转动起来需要很大的力气,轮子转起来后需要的力气就小了,以致后来轮子可以依靠自身的惯性保持转动。人也是一样,在打破一种常态时,往往开始阶段很困难,但是坚持下来,就会形成一种新常态。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你的身体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节奏;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你不断和自己较劲的过程中,你赢了,会形成正反馈,大脑会有愉悦感,这种感觉会促使你保持这种状态。考研也是一样,其实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这个打破自身重建自我的过程却是很重要的。
于自身,考研,过程要远重于结果。但是,考试是一个只看结果的游戏。过去,只会以你考场上所作的文章来评判你的才华;现在,也只会以你考试的分数来评判你的优劣。这种评判标准,最简单目前也是最公平的。考得好那一定是努力奋斗了,考的不好一定是没好好复习。这种只以结果评判过程的方式,太偏激。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只要智商正常,努力奋斗,不求超常发挥,只是正常发挥,结果也肯定是不会差的。但有时候,人们的期待总是高于这个正常发挥,总希望380的水平,考出420才好,这大概就叫做不劳而获吧。在中国人的意识里,不努力而得到才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想做富二代、官二代,都想跟马爸爸、思聪老公扯上点关系。
过去,读书是为了做官;现在,读书是为了赚钱。几乎在所有人的观念里,博士比硕士好,硕士比本科好,是因为上一个比下一个的工资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观念却是极其错误的,学士、硕士、博士这都是学术圈的事,跟赚钱不应该扯上关系。也正是因为学位、职称和钱关系太密切,才有了诸多不正常的事:一个国家论文抄袭经常出现、完全不想搞学术的人被逼去念博士无法毕业跳楼自杀……目的性太强的去做一件事情,往往很累还不会有什么结果,不如去掉那么多的附加,读书就只是读书,搞研究就只是搞研究,这不仅会感受到沉浸其中的乐趣,而且不会因为某些附加而迷了心智,走了弯路。
最后,祝愿我的同学们都考上,然后一起出去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