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小组共读(3)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4276/a617491362c4efeb.jpg)
“工作,应该充满智慧和道德的想象,因而,能够克服工作带来的所谓的枯燥乏味和劳累痛苦,使工作成为一种乐趣。” 一一 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让我们又一次,隔空相约,共读一本书,共走一段路,共话一段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4276/b6e93fe260f688d8.jpg)
“工作就是娱乐,娱乐就是生活。”这是第四章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让我一下子想到了”越过山岗,浪尖起舞”的雷斌主任所说的:“教师培训,别那么严肃,要好玩。”正是有趣的培训,点燃了一群人,形成了最大的网师团队,最多的网络课程,和最强的星网师。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4276/ac7bb074e2c8d69b.jpg)
怀特海的这段话,也让我们看到了,关注教师的心灵成长,比关注他们的技术提升更重要。 试想想,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难怪有的学生吐槽,当今的线上教学是:精神疲劳,视觉疲劳,审美疲劳。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对人或对事,因长时间接触而产生的一种漠视和厌倦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4276/c90646956e561e09.jpg)
“屏幕那边的你,是否还在认真听讲?”这是我每次上网课时,常常浮现在脑海里的问题。怎么做,才能吸引孩子,让他们迎光而来呢?如何变输入为更多的输出呢?以往,读书带给我的是”我看到了什么?”,现在更多的是“我能去做什么?”,就像吴虹校长说的“学了没有用,做不起来,学就没有意义了。”
尤其是 最近当看到了,河北省张丽钧校长推荐的线上课堂“生命感”如何体现的“创新云作业”,感触特别深。学生的居家作业竟然可以有这么多花样:技多不压身(展示才艺);满汉全席(展示厨艺);一米田园(展示园艺);超级模仿秀(通过模仿,秀出自己);老妈最优雅(通过夸赞,锻炼口才)。真是做到了:布置一份,随学生一生的作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4276/9048d774c10609f7.jpg)
我为什么不能尝试着去做呢?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也开始了作业分成小板块的设计,比如:以家庭为主题时,晒晒自拍的全家福;以动物为主题,讲讲你知道的濒危动物;以月份为主题,秀秀自己制作的英文日历。。。尽管,还很不成熟,但我相信,只要是立足于生活,有趣味,生活味,人情味,就是在用一种努力的姿态,来唤醒学生们向美的需求,就会吸引他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4276/7d836d45bacec35c.jpg)
《教育的目的》中还有一段话,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学校里教授的知识都是二手货,甚至是三手货。学生学了别人归纳出来的二手货,未必真正懂得这些知识和原始的观察有着什么联系,而这才是学生最最需要的东西。
细想想,我们是不是做了“知识的搬运工”,学生需要的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其实,N师学院从感知之旅到探索之旅,也正是让我们每个人经历从心法到手法链接的过程,也正是在引领我们如何行动起来!
今天同N4一15的伙伴们,共同走进《教育的目的》这部经典,品读之后更加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心灵的成长,这也是我们组共同探讨要设计的课程主题。
如何让孩子们有聪明的脑(思维品质),更有温暖的心(合作能力);教师心灵成长的关注;家庭教育的拐点在哪里;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与困感,虽隔屏交流,但却感到结伴同行的温暖!
正如雷斌主任所说:“理论是灵魂,案例是血肉。”只有聚焦在某一专题上,验证某一案例上,解决具体问题时,理论,才能化书为课,才能落地生根。
聆听
品读
感悟
践行
这是经典的力量,
也是经典的魅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4276/d6305c6df9c22a7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