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你参加的网络课程比较多,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7天、14天、21天的课程非常多,比如说什么7天行动营、14天写作特训营、21天搞定公众演讲……
那为什么都喜欢7的倍数呢?
其实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7天是一周。
周是人们感知最明显的周期,1周正好还在兴奋期,而21天即三周则基本差不多都歇菜了。
所以很少有人做超过3周的课程。搞100天的甚至1年的,要么是六哥这样特别厉害的,要么就是我们梦想读书会这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手。
2.
一周到三周既在人们的忍耐周期之内,又满足了人们渴望速成的心理。这是人性使然,市场使然。
但吴伯凡老师说,喜欢这样的课程,包括特别喜欢看干货文章,也就是希望通过短短不到一个月的课程,甚至一篇文章就把关于演讲啊,写作啊,理财啊,英语啊,甚至成功的秘诀都学会了。
这种心理其实跟买彩票是一样的。
这是不符合实际和逻辑的。否则小学到大学上十几年学岂不成了笑话。
当然,学一点框架、技巧、经验是有可能的,但真要精通一项技能还得需要时间的积累。
3.
仔细观察成功人士,包括这些课程的讲师,他们的成功和名气也都是靠积累而来的。
像咪蒙、和菜头、连岳这些网红在出名之前实际上就写了很长时间了,差不多都有十年时间。
比如咪蒙,名校文学硕士毕业,当过多年记者和写手。后来转变文风,接着公众号的东风才火了。
而一些商界精英通常小时候就开始摆摊,卖点小东西,积累做生意的经验,上大学时就注意积累人脉。
4.
四川境内有一种毛竹,在前5年,它几乎不生长。当第6年来临时,它就开始以每天60多厘米的速度生长,一个多月就能长高近30米。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前5年它不是没有生长,而是专注于向地下扎根,5年就伸展出了上千米的根系,积蓄了足够多的能量,一旦条件成熟就源源不断地向茎叶供应,使其快速增长。
还有,城市里面盖高楼挖地基时也是特别慢,光挖坑、放钢筋、浇混凝土就得好几个月。
但是一旦露出地面,就盖得比较快了。因为对高楼来说,根基特别重要,如果地基打得不牢,对高层建筑来说是很危险的。
5.
这也是为什么学习时间管理和理财的第一步通常都是记录的原因。因为时间和财富主要靠积累。
鲁迅说过:他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而已。
而一些平民背景的理财达人也主要是把钱尽量都用在了刀刃上,发挥了钱的复利效应。
6.
最后,说一下负面积累。
每一个朝代的末期,土地都大量集中在皇亲国戚、士大夫、乡绅土豪手里,一旦遭遇天灾人祸,老百姓食不果腹,就会造反。
皇帝再英明神武,文臣再能安邦定国,武将再勇猛盖世也没用,正所谓积重难返。
回到现实:
(1)减肥。
你减掉的每一斤肉都是过去积累起来的,长时花了多少时间,减时就得花多少时间。
(2)疾病。
除了遗传、自然衰老和环境因素之外,你的胃病是常年暴饮暴食、不按时吃饭、重口味积累的结果,颈椎病是长期玩电脑、玩手机、不运动造成的,头疼头晕是经常熬夜带来的……
想健康,就得花更大的精力、耐心去运动,去保养,去修复。
一饮一啄,莫不例外!
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想要走得好,请注意正向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