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46519/0a6d842a9f0b110d.png)
我们可以引入系统的概念来看关系,看彼此的角色。一个系统需要运转,就要有不同的角色,要有一定的互补性,不然这个系统没办法运转。而在这个系统中当我们自己的角色逐渐固定下来之后,我们也会慢慢习惯并适应这个角色,哪怕偶尔有痛苦,也很难挣脱,因为会面临系统中很大的阻力。
有个笑话说,结婚后要看谁能熬,你做饭做了一次就会做无数次,实在看不下去打扫了卫生就会打扫无数次,这其实就是角色的分配。我们也会发现跟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交往了很久,某一天她突然显现出某种才能,你还很奇怪之前自己为什么不知道,这也是在系统中角色固定后没机会表现出来。
上学的时候都有三五个一起玩的伙伴,很铁,干什么都一起,就是小团体。小团体中也有角色分配,固定后改变同样困难,有个爱吃的胖子,有个鬼主意多的,有个呆呆笨笨的,还有个领头的。这些角色固定后你说想去改变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比如说我小时候在的小团体中,每个人都有外号,相互叫着也觉得没啥,当升了初高中之后,自己心里比较讨厌外号,不太喜欢叫如此叫别人,同样也不喜欢被人喊外号(那时候的外号一律都很难听。)。虽然我从初中开始就没再喊过他们外号,但他们还是会照常喊着我的外号。哪怕每次听着都别扭,我也还是每次忍着没说啥。这就是系统的压力,一个外号都改变不了,其他的角色想改变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一个家庭里,妻子负责收拾家务,每次都是她来做。哪怕家里再脏再乱,儿子和丈夫也不会去收拾。哪怕妻子下班回家再晚,也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子收拾。妻子心里会有怨气,但你问她为什么不收拾,她可能会说:“那能怎么办呢,难道家里就这样乱着吗?总得有人收拾。”
作者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妻子觉得是儿子和丈夫不收拾,所以她不得不做。可是,正是由于她会收拾,儿子和丈夫就可以忍着不用收拾。这就是妻子在家庭这个系统里扮演的角色,是家里三个人共谋的结果。
进一步分析,如果长此以往,妻子肯定会生出很多抱怨和指责,儿子不爱听变得叛逆,老公嫌她啰嗦离得远远的。这时候俩人是根本不会想到说能为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做点什么,甚至不理解她为什么那么大怨气。这样一来,妻子的抱怨会更厉害,她觉得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那么多,不仅没有回报,儿子和老公还不体谅自己。
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只是一个切面,就事论事,就人论人,这是一个爱抱怨的母亲和妻子。可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作者说,无论是妻子的劳累,还是她的抱怨和控制,都是系统运转的结果。家庭这个系统让她承担了这样的角色,这个角色又限制了她的行为。虽然身处关系中的人很痛苦,很想改变,但因为系统运转的需要,他们很难改变。
我们会发现,不管我们是在相互指责都是你的错,还是在自责都是我的错,其实都只是站在了个体的角度去看待出现的问题。有问题出现我们本能会去找原因,因果思维是我们的本能思维,所以我们才会在关系中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认为要把事情捋清楚,认为对方无理取闹,认为自己要承担责任而内疚。
真实的情况是,在关系中,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原因,每个人又都构成彼此的结果。这个系统在一次次的行为互动中不断加强,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终系统中所有人都成为了受害者。所以,从关系的视角,我们不仅要思考,妻子做了什么,让老公和孩子对她有意见;还要关注,老公和孩子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让女主人这么爱抱怨有控制欲。
其他关系中也是一样。
网友评论